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疍家

  • 疍民的研究

    作者:陈序经

    “游艇子”是古籍上对福州疍民最早的称谓,也泛指东南沿海的其他疍民,见于《北史》和北宋淳熙年间的《三山志》。唐宋时期对疍民较为普遍的称呼是“白水郎”,或称“白水仙”、“白水人”,《三山志》里就有记载。“疍”即南方的夷人,与“蜒”、“疍”、“蛋”等字通假,这种指代最早见于隋代,南宋以来被普遍用来称呼疍民。 “曲蹄”是专用于福州疍民乃至整个闽东地区疍民的矮化称谓,来自于闽东语。在清代闽县旧志中,有关于福州话“曲蹄”(平话字:Kuóh-dà̤)称谓来源的记载:“……俗呼曲蹄,以处舟中,其脚常弯曲不舒故。”即认为疍民弯曲的腿部使陆地上的福州人贬称其为“曲蹄”。根据燕京大学吴高梓的调查,该词的由来有几种可能:   “曲蹄”二字可能来自福州疍民的睡姿“曲蹄”。 福州俗字也写作“科题”,疑为“裸蹄”而来。 疍民自称“科题”乃“郭倪”二字转音,源自疍民的“郭”、“倪”二姓。 “诃黎”,见闽诗人张亨甫(道光间绍武人)风土诗:“闽俗真殊异,遗风自汉唐。手香笼苜莉,齿黑嗜槟榔。诃囝谁能赋,诃黎不可祥。家家爱鱼菜,疑是海人乡。” 黎,民也;诃,斥也。“诃黎”乃指诃斥之民。 郭、倪二姓被传为是闽越国(即无诸国)权臣的姓氏,在汉武帝攻打闽越国时极力反抗,因此被西汉军队搜捕而流亡于江河上。相对于“白水郎”、“游艇子”、“蜒”等名称,“曲蹄”一词出现的较晚,可能在清代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