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律

  • The Genesis of Justice

    作者:Alan M. Dershowitz

  • 积极自由

    作者:[美] 斯蒂芬·布雷耶

    本书论述了美国宪法基础上的积极自由原则,此处所指自由,不仅指免于政府强制的自由,而且包括参与政府过程的自由。作者认同将古代的自由和现代的自由结合起来的观点,同时强调古代人的“积极自由”概念,即“积极且不间断地参与集体权力”的权利。 本书论证了当法院在解释宪法与制定法的文本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宪法的民主性这一命题。该命题包括众所周之的有关司法节制的论证,即较之于立法者,法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人民必须培养起自己的“政治经验”,必须从“他们自己错误的纠正中”汲取“道德教育与鼓励”,法官也必须表现出质疑、谨慎与节制,此所谓“自由之精神”。 当然,本书的命题超越了经典的论述,在联邦宪法之民主主旨内,包括一种司法权力的来源,一种更为有效的保护古代与现代自由的解释方法。在讨论积极自由的角色时,本书展示了这一宪法主旨影响着法官对宪法文本的解释。
  • The Philosophy of Law

    作者:Raymond Wacks

    The concept of law lies at the heart of our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 shaping the character of our community and underlying issues from racism and abortion to 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war. But what actually is law? A set of naturally occurring moral principles, or simply rules agreed by a particular society? What is a 'right' and what rights should people actually have? Is law really colour-blind and gender-blind? Can the law truly tell us whether gay marriages are immoral, what's wrong with racism, or whether we should go to war? Revealing the intriguing and challenging nature of legal philosophy with clarity and enthusiasm, Raymond Wacks explores the notion of law and its role in our lives. Referring to key thinkers from Aristotle to Rawls, Bentham, Dworkin, H.L.A. Hart and Derrida, he looks at the central questions behind legal theory that have fascinated lawyers and philosophers - and anyone - who ever wondered about law's relation to justice, morality, and democracy.
  • 洞穴奇案的十四種判決

    作者:薩伯(Peter Suber)

    Lon Fuller?s Case of the Speluncean Exp/ ~rers is the greatest fictitious legal case of all time. That is saying a lot, for it has some stiff competition. While its competitors may outdo it in courtroom drama, character development, or investigative suspense, none matches it in legal depth or dialectical agility It shows not what makes some lawyer?s caseload interesting, but what makes law itself interesting. It would not make a good movie; it is all ?talking heads.? In fact, the parts that would make a good movie - the events within the cave - are over and done with by the time Fuller begins his piece. Moreover, these events are not depicted with cinematic vivacity, but described after the fact with judicial precision and bland- ness. Fuller?s live Supreme Court justices tranquilly but rigorously show the complexity of the facts and the flexibility of legal reasoning. The live opinions focus on different factual details and legal precedents, and lit them into different background structures of legal and political principle. By these means Fuller crystallizes important conflicts of principle and illustrates the major schools of legal philosophy in his day. Fuller?s case has been called ?a classic in jurispru- dence,? ? a microcosm of this century?s debates,? and a ?breathtaking intellectual accomplishment.?* Although only half a century separates us from the date of Fuller?s essay, the legal landscape has changed profoundly. I have written nine new judicial opin- ions on his case, with roughly Fuller?s own objectives in view, hoping to explore important issues of principle and in the process to bring the depiction of legal philosophy up to date. While I would like to depict the major schools of legal philosophy today, giving each its due, there are a few obstacles that subtly constrain the project. Suber, Peter. Case of the Speluncean Explorers: Nine New Opinions. Florence, KY, USA: Routledge, 1998. p ix. http://site.ebrary.com/lib/cityu/Doc?id=2003075&ppg=9 Copyright ? 1998. Routledge. All rights reserved. Preface Introduction 1 Pt. I Lon Fuller's Case of the Speluncean Explorers 5 Opinion of Chief Justice Truepenny 7 Opinion of Justice Foster 10 Opinion of Justice Tatting 15 Opinion of Justice Keen 20 Opinion of Justice Handy 25 Opinion of Justice Tatting 31 Postscript 32 Pt. II Nine New Opinions 33 Opinion of Chief Justice Burnham 35 Opinion of Justice Springham 45 Opinion of Justice Tally 57 Opinion of Justice Hellen 64 Opinion of Justice Trumpet 73 Opinion of Justice Goad 79 Opinion of Justice Frank 89 Opinion of Justice Reckon 91 Opinion of Justice Bond 99 Index 108
  • 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

    作者:理查德·A·波斯纳

    波斯纳在本书中提出的理论仍然属于这个美国传统;但有所创新和推进。他通过理论的和实证的分析指出,美国实际上运行的民主和法治,都是实用主义的,而不是理想的。所谓理想的,在民主理论和实践中即该书着重讨论的慎议民主制,这是杜威式的民主,强调通过教育和提供信息来促使更我的人参与到民主生活中来,通过审慎的、知情的思考,做出决策;而在法律理论和实践上,就是法律形式主义,即相信通过一套法律的技能,依据预先确定的法律规则推演获得正确的法律决定。所谓实用主义的,在民主理论和实践中是熊彼特式的民主,它强调民主制中精英的作用;在法律实践上则是一种考虑所有相关因素关注重系统后果的实践性推理,必要时它甚至会因为策略而采用法律形式主义的修辞。
  • 法律的文化解释(增订本)

    作者:梁治平 编

    法律文化:方法還是其他(代序)/梁治平 增訂版前言 前言 致謝 法律的文化解釋/梁治平 地方性知識: 事實與法律的比較透視/[美]克利福德.吉爾茲 鄧正來 譯 批判性比較:重新思考比較法/[德]根特.弗蘭肯伯格 賀衛方 王文娟 譯 法律哲學和社會哲學的世界立場/ [美]格雷.多西 關於法文化概念的若干思考/[美]亞伯拉罕.艾德爾 伊麗莎白.弗羅爾 天人之間:漢代的契約與國家/[美]宋格文 李明德 譯 知識產權還是思想控制:對中國古代法的文化透視/[美]安守廉 法辨/梁治平 禮法文化/梁治平 本書作者簡介 出版後記
  • 民主是可能的吗?

    作者:【美】罗纳德·德沃金

    《民主是可能的吗?:新型政治辩论的诸原则》内容简介:美国政治可能正出现前所未有的两极化,并遭到普遍的轻视。最近几年来,来自左右两翼、红蓝两大阵营的政治家们彼此争斗,仿佛政治是博取啦啦队欢呼的贴身竞技-样。德沃金写道,这种结果已经变成令人深感失望的政治文化,无法面对实现社会正义的长远挑战,而这些挑战是由诸如恐怖主义的新威胁等问题所带来的。改变的希望能够实现吗? 德沃金——一位著名的世界级法律和政治哲学家,论证并捍卫了个人和政治道德性的核心原则,而这些原则为所有公民所共享。他指出,这些共享的原则能够使实质性的政治论辩成为可能,能够将互相蔑视变成互相尊重,能够引领美国和其他国家实现对民主更加完整的承诺。
  •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作者:左卫民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内容简介:作者立足本土,正视现实。打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传统的研究范式,借鉴和汲取先进的研究方法,运用新的研究范式,对中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问题进行研究。在书中,作者将中国的刑事诉讼置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回溯其改革道路的历程,实证研究,分析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的经验及不足,从中发掘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价值,并提出了具有实用意义的建离。《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材料,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不仅为刑事诉讼理论研究,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展示了颇具价值的思路,也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方略。
  • 身披法袍的正义

    作者:罗纳德·德沃金

    法官的道德信念对他关于法律是什么的判断应该如何发生作用?在这本新书中,罗纳德·德沃金认为,这个问题比通常所理解的要复杂得多,在开列的各种维度—— 语义学、法理学、教义性的维度中,法律与道德毫无疑问地相互交织。德沃金这本集新篇旧作于一体的文集,是明白易懂、条分缕析而又充满激情的推理的典范,将会激发起有关正义在法律中的角色的极为重要的争论。 http://www.ideobook.com/988/dworkin-justice-in-robes/
  • 并非自杀契约

    作者:理查德·波斯纳

    911之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安全措施:监听公民的电话、联邦调查局查阅图书馆的借阅记录、建立军事法庭审理包括美国公民在内的嫌疑恐怖分子,等等;所有这些都大大挤压了长期和平时期美国宪法保证的、民众已习惯的公民自由。由此提出了一个关键性两难,在一个恐怖主义对公民自由 和安全的威胁增大的时代,能否以及如何平衡宪法保护的个人自由利益和公共安全利益的冲突?法院、国会和行政部门的角色又应当是什么? 美国著名法官、法学家波斯纳在本书论辩说,在严重恐怖威胁和大规模杀伤性手段急剧扩散的时期,适度压缩公民的宪法性自由因其必要而是正确的。恐怖主义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不给恐怖疑犯与普通疑犯同等的宪法性权利;宪法必须保持其流动性和可变性,回应当前重大事件所产生的压力;在安全紧急时期法院和法律的回应有重大局限性,必须允许政府以某些未获法律授权的行为来保护国家安全和个人自由。 公民宪法权利必须在燃眉的情境中作实用主义调整,美国宪法从来不曾,也不应是一份为法条紧捆的自杀契约。
  • 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作者:艾伦•德肖维茨(Alan Dershow

    权利来自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此重要,是因为权利的来源决定了权利的地位和内容。美国当代最著名的人权律师德肖维茨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理论——权利既不来自上帝或自然法则,也不仅仅来自法律的规定,权利来自于人类过去的恶行。人类对于何为正义也许永远无法达成共识,但绝大多数人都不愿看到诸如犹太人大屠杀、卢旺达种族灭绝、奴隶制、私刑、宗教裁判所之类的恶行再次重演。权利正是来自于人类对过去经历的暴行磨难的反思,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人类创立和积累起权利体系来抵抗恶行的侵袭。因为人类不断犯错也不断反思,所以权利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权利是人类得享安全的惟一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点,权利也需要人类备加珍视和维护。为权利而斗争,权利才能永存!
  • 大法官之旅 法理情的思考与挣扎

    作者:琳達‧葛林

    哈利.布雷克蒙,一位值得全美國人尊敬的大法官,也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有史以來最具爭議性的大法官。 從贊成墮胎、反對死刑、維護同性間的性行為…… 他的諸多判決意見,深深影響著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 有人拿他的照片膜拜,也有人罵他是種族大屠殺的代理人。 他一路走來,清廉、公正,卻孤獨。 他是正義與人權的發言人——他是現代的丹諾。 從作者細膩的文筆中,我們看到許多影響深遠的大案,如何在深鎖的門後運作形成。這是一本有趣的書,更是一本有用的書。  ——賴英照大法官 大法官之旅——法理情的思考與掙扎 普立茲獎得主琳達.葛林豪絲,是第一位透過家屬的特許,打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哈利.布雷克蒙(1908 ~ 1999)生前的私密文件。她結合這些私人檔案和口述歷史紀錄,揭開了聯邦最高法院神祕的簾幕,帶領讀者進入這個陌生的世界。 這是一本罕見而精采、有關最高法院機構的故事,在哈利.布雷克蒙的人生故事中,你將看到正義與人性最真實的一面。布雷克蒙留給這個世界的,是最令人感動難忘的一堂課——給所有關心法律、正義,以及享有自由和人權的人。 他主張,女性有墮胎的權利:1970年,布雷克蒙代表「羅伊對韋德」案的多數意見,寫下美國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一件墮胎案判決。從此,婦女得以合法施行墮胎,不再因私下墮胎而受苦、甚至死亡。 他主張,死刑的執行不符合憲法精神:布雷克蒙看到死刑處分始終充滿著武斷、歧視和錯估,他在1994年「卡林斯對柯林斯」案中表明反對死刑:「從今以後,我不該再對死刑這部機器做任何徒勞的修補。」 他主張,同性戀者有權從事私密性行為:在1986年「鮑爾斯對哈德維克」案中,布雷克蒙提出,人民從事私密的性行為,正是憲法所保障的隱私權的核心,即使是同性戀者也不例外。 他向世人展現,聯邦最高法院其實是人性的機構:1987年「戴雪尼」案中,小男孩約書亞被父親毒打成智障。布雷克蒙一反大法官客觀中立的形象,在意見書中寫下:「可憐的約書亞!」因此成為最具知名度的、也最常被引述的法學案例之一。 這是一本精采又令人振奮的書。琳達.葛林豪絲不只給了我們一個人生轉變的感人故事,還給了我們一種稀有的洞察,直探聯邦最高法院的內部運作。這本書是天生註定的經典。 ——兩次普立茲獎得主與《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安東尼.路易斯(Anthony Lewis) 終於,神祕被揭曉了!聯邦最高法院一向是至死保衛其隱私的,但是哈利.布雷克蒙,一位崇高的人道法官,留下了無數文件來記錄聯邦最高法院的真實運作,而琳達.葛林豪絲透過布雷克蒙的文件,寫出了一本迷人的書。尤其吸引人的是那段激烈的戲劇化的人性之變,在大法官布雷克蒙以及首席法官華倫.柏格之間一生友誼的決裂。 ——歷史學家、教育家及政府官員 小亞瑟.史萊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 這是一本精采的書……從未見過以如此親密及真情流露的方式描寫兩位大法官的友情。 ——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律系教授、《紐約時報》作家 傑夫瑞.羅森(Jeffrey Rosen) 可讀性高又充滿興味……葛林豪絲從布雷克蒙的私人文件中,成功地提煉出一部動人的敘事作品。 ——《洛杉磯時報》 對於想了解法律及法庭運作方式的人,本書深具參考性……相信即使像布雷克蒙這樣精準嚴謹的作者與編者,也會對此書表示認可的。 ——《USA Today》 本書典雅而得體,融合了精選的引文、適切的觀察,以及精練的法律總結。 ——《華盛頓郵報 書世界》 一部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模範傳記……葛林豪絲以清晰、有時甚至殘酷的筆調,描寫一個人如何塑造歷史。 ——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信使日報》
  • 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作者:[爱尔兰] J. M. 凯利

    《西方法律思想简史》就西方文明中的法律思想重要主题的历史演进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学习法律和政治学的学生提供了指导。全书共十章,把自荷马到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历史切分成十段并对以下问题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国家的基础、统治者权威及法律义务的渊源、习惯和立法的关系、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理念、法治、衡平的观念、正义的实质、平等价值引申出的问题、自然法、财产的地位、刑法的正当目的及范围、国际法理论及其他问题。
  • 宪法的守护者

    作者:[德]卡尔·施密特

    《宪法的守护者》最早作为单篇论文发表於1929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展,再以专著的形式出版於1931年。当时正值魏玛共和国摇摇欲坠的时刻,空前的政局动盪、经济危机,赋予非常状态的概念以一种迫近的现实感。面对风雨飘摇的局面,施密特提出了一个类似於「谁来决断」的严峻问题:谁来维护宪法?
  • 论法学思维的三种模式

    作者:[德]卡尔·施密特

    施密特关于法学思维类型的思考,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其《政治的神学》为代表,在该书中,施密特区分了决断论与规范论两种对立的思维类型。第二个阶段则是本书有关法学思维三种类型的划分。他认为,所有的法学思维都必然从规则、决定与具体的秩序这三个最终概念中选择其一,并延伸出所有其他的概念。 实际上,施密特的目的不仅仅是要阐明一种法学方法。他认为,特定的思维模式与特定的政治处境相关。特定的思维模式问题不只是一个法学观问题,它还是一个政治观和世界观的问题。 本书著于1934年,施密特在纳粹政权之下,正处在其个人政治生涯的顶峰。那么,三种模式的论说是否构成纳粹法学的新思维?或者两者至多不过是貌合神离?这些问题必定充满争议。为此,我们必须透过那些与纳粹思想有亲缘性的文字的表面,去探测它们自身的深层逻辑。
  • Montesquieu

    作者:Montesquieu

  • 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

    作者:H.L.A.哈特

    《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选入了作者从其1953年就任牛津大学法理学讲席教授的就职演说以来28年里最为主要的成果。这些论文涉及了范围非常广泛的论题。它们包括了哈特教授试图论证在语言哲学与法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语言哲学对法哲学之重要性的第一次努力;他捍卫法律实证主义的第一次努力——在其后《法律的概念》一书中他又对此进行了发展;还包括了对美国与斯堪的那维亚各自法学学说的诸多研究;对法哲学诸问题的概览性考察;与对三种试图为基本人权或自由提供基础之努力的详察;以及对将“社会连带”概念作为强制执行习惯性道德之正当性理由的详察。《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中有五篇论文致力于对耶林、凯尔森、霍姆斯以及朗•富勒等诸多法学大师之著作的品评。最后一篇论文则提出了一个哲学特性,它关注的是对某种困惑与混乱的解决,在关于犯罪未遂概念的问题上,这个困惑长久地折磨着法律从业者们。 《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中的所有论文均为哈特教授自选,选入了从其1953年就任牛津大学法理学讲席教授的就职演说以来28年里最为主要的成果。这些论文最初发表于英国、美国以及其他地区不同的期刊与著作中,它们涉及了范围非常广泛的论题。它们包括了哈特教授试图论证在语言哲学与法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语言哲学对法哲学之重要性的第一次努力;他捍卫法律实证主义的第一次努力——在其后《法律的概念》一书中他又对此进行了发展;还包括了对美国与斯堪的那维亚各自法学学说的诸多研究;对法哲学诸问题的概览性考察;与对三种试图为基本人权或自由提供基础之努力的详察;以及对将“社会连带”概念作为强制执行习惯性道德之正当性理由的详察。《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中有五篇论文致力于对耶林、凯尔森、霍姆斯以及朗•富勒等诸多法学大师之著作的品评。最后一篇论文则提出了一个哲学特性,它关注的是对某种困惑与混乱的解决,在关于犯罪未遂概念的问题上,这个困惑长久地折磨着法律从业者们。 在著者专为《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所写作的导言中,哈特教授对影响他作品的诸多主要方面给出了说明;他还考虑了对其作品的主要批评,并且指出了他现在认为在其作品中存在错误的地方。
  • 法理学问题

    作者:[美] 理查德·A. 波斯纳

    所谓“法理学”,作者指的是对所谓法律的社会现象进行的最基本、最一般、最理论化层面的分析。就其总体而言,法理学所涉及的问题,其运用的视角,都与法律实务者的日常关心的事相距甚远。法理学的问题无法参照常规法律文件或依据常规法律文件的推理予以解决,它运用的视角也无法简约为一些法律学理和法律推理。许多法理学的问题都遗跨越了学理的、时间的和民族的界限。
  • 博登海默法理学

    作者:博登海默

    《博登海默法理学》是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于1940年出版的《法理学》第一版,原书第二版于1962年出版,第三版于1974年出版(第二、三版均更名为《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国内1987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了姬敬武、邓正来翻译的该书第三版,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为当时法理学启蒙读物。本书第一版国内罕见。作者在第一版表达了更鲜明的立场、更犀利的观点和更自洽的思路,与后两版教科书式的叙述风格明显不同。译者潘汉典1947年已完整翻译该书,此次出版只对文字做了个别修订。 译著的出版为研究博登海默个人经历及法学思想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译著在博登海默原著出版不久就在中国大陆得以完成,反映了民国时期东吴法学院与美国法学保持同步的学术水准。
  • 民主、专业知识与学术自由

    作者:波斯特

    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都是人们所珍视的价值,但这二者之间是否可能存在某种紧张和冲突?本书的讨论正是从这样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问题出发来探讨言论自由与学术自由之间的关系。 波斯特教授所认为的这种紧张是指:一方面,美国几乎所有对言论自由的思考都以民主和平等为前提,即假设人人都享有平等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思想市场理论”便是最好的体现;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却也越来越倚重学科划分所带来的专家、专业知识和学科划分。吸烟是否会致癌?气候变化是否正在发生?如果是,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要回答此类问题,无论民众还是政府都需要专业知识和专家的帮助。但学科、专业知识和专家的存在却是建立在一种“不平等”之上的——它假设某些人或某个群体的言论更为优先,或者说更值得受到保护。 在本书中,波斯特教授试图调和言论自由与学术自由之间的矛盾,他希望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第一修正案理论:这个理论可以为学科划分、专业知识和学术自由提供足够的保护;但更重要的是,它也符合平等这一民主社会的基本原则。如书名所言,这将更新我们对言论自由的传统理解,这将是一个属于“现代国家”的言论自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