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律

  • 汉穆拉比法典

    作者:江 平

  • 从诉讼档案出发

    作者:黄宗智,尤陈俊

    199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法律史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先前的不少旧见陈说,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反省和批判。而引领此一学术风潮的代表,乃是以黄宗智教授为核心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中国法律史研究群。他/她们立基于先前甚少为学界所系统利用的各种诉讼档案,贡献出一批引起国际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成果。 本书所收的论文,系由UCLA中国法律史研究群的诸位学者亲自挑选,主要研究时段上至清代,中经民国,下迄当今,广涉司法实践、地方行政、妇女与性、土地买卖、税收与教育、地方政权建设、跨国家庭纠纷等多重面相。对于中国学者而言,本书提供的重要启示不仅包括提醒我们注重对诉讼档案的充分运用,以及吸收优秀的社会科学成果,还包括借历史之光洞见现实问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中国法律史研究“博物馆化”的困境。
  • 西方法律的历史

    作者:约翰·梅西·赞恩

    约翰·梅西·赞恩是美国的执业律师,同时又是一位深沉的思想者。他写的《西方法律的历史》,从法律发展的最初线索到法律发展的更高境界。作者引领我们拜渴了法律发展史的重大界碑:古雅利安人父系氏族的古老习俗、汉穆拉比从神手中接过的人类历史保留最完整的奴隶制成文法典、《圣经》中体现上帝智慧的律法、古希腊人的法律智慧、罗马帝国境内万民都适用的万民法、中世纪教会的火刑柱、英国的普通法和衡平法美国的宪法以及国际法,这些界碑展示了人类法律文明史艰苦跋涉的历程以及人类在备个时期取得的法律成就。《西方法律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 美国宪法的基督教背景

    作者:艾兹摩尔

    《美国宪法的基督教背景:开国先父的信仰和选择》从历史事实和思想两个角度深入探讨美国宪法的立法背景。中间部分重点探讨美国历史上著名的13个开国之父,对于他们立宪与立国思想背后的个人信仰和学识背景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并以大量手稿摘录的方式进行条分缕析,最后部分探讨美国宪法的危机和未来,具有前瞻意义。 此书出版于90年代末,在大部分人专注这美国宪法的实际运用与权利分配时,这本书重新唤醒美国人对自己历史源头的审视。在过去的10年里,这本书再版了9次,成为所有保守派法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尤其是美国宪法研究员的必备书籍之一。《美国宪法的基督教背景:开国先父的信仰和选择》的出版,带动了一系列对美国宪法宗教背景的研究。现在,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在判决中也会引用宪法及国父们的宗教背景作为辅助依据。
  • 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司法实践

    作者:徐忠明

    明清时期的司法档案、讼师秘本、正史传记、公案文学、官箴书和回忆录这些基本史料不但构成司法裁判蕴含的情感、心态、意识和想像的一套话语,以及司法裁判的 “文化实践”的一种表达,而且也是建构和维护社会秩序(包括司法秩序)的重要方法。借鉴最近数十年来在欧美学术界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的新文化社会史关于“表达”(representation)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上述史料的解读,本书试图挖掘明清时期司法裁判的“表达与实践”的精神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与提升明清时期司法模式的类型特征。 本书分析了明清时期司法实践中展现出来的情感表达的文化意义,建构了其心态模式,并对司法文书的修辞策略和技巧进行了有新意的解读。 书中以清代“名幕良吏”汪辉祖的司法实践为个案,分析了其“情法兼顾”的司法风格,将其与传统中国儒家特别重视的“审美秩序”的理念联系起来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清代司法实践具有“形式化与实质化”的双重特征。 ——霍存福,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忠明教授研究明清时期的司法实践与司法文化有年,已经出版了两本讨论此一课题的专著——《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和《众声喧哗:明清法律文化的复调叙事》。 本稿乃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所作的又一探讨,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相互连贯地探讨了传统中国司法实践的独特风格。 ——范忠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 英国司法制度史

    作者:程汉大,李培锋

    司法制度是英国法律制度的精华所在,在它身上凝聚着英国世代人民的法制经验与智慧。本书采用交叉研究方法,分法院制度、法官制度、律师制度、审判制度、检察制度、警察制度、刑罚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八章,全面系统阐述了英国司法制度的来龙去脉,同时,对蕴含于制度背后的价值内涵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法理学剖析,力求既述又作、史论交融。在必要的地方,分别与美国、大陆法系等国家的相应制度加以比较,以期彰显英国司法制度的个性特点和独特经验。
  • 第一修正案辩护记

    作者:[美]弗洛伊德·艾布拉姆斯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 美国法律史

    作者:伯纳德·施瓦茨

    《美国法律史》为法律史的经典之作,介绍美国法律从独立战争时期到当代发展的整个历史。作者伯纳德-施瓦茨(Bemard schwanz)是当代美国法学界的著名学者,纽约大学埃德温·D.韦布法学院最负声望的教授之一。他曾撰写过二十多部学术著作,其中堪称力作的是五卷本的《美国宪法论集》。他所著的《人类的伟大权利:美国民权史》、《行政法》等著作亦颇具权威性。其近作《沃伦首席大法官和沃伦法院》在美国法学界受到普遍好评。
  • 最小危险部门

    作者:亚历山大.M.比克尔

    本书是关于美国宪法的五本最佳图书之一。 美国宪政实践为人类宪政史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将发源于英国的司法审查,变成了现代宪政架构中的一项根本性制度。 然而,恰恰是这一制度把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摆到宪法学、政治学研究者面前:这个根本问题就是美国所谓的“反多数主义”命题:非民选、终身任职的法官何以能够行使司法审查权力,裁定民选的立法机构所通过之法律无效? 这本书的出版是美国宪法学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比克尔首先指出,马布里诉麦迪逊案不足以支撑司法审查制度。随后,他通过对一些案件的分析,为司法审查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理据。 对于这些论证,后代学者有反对者,有赞成者,但是,不阅读此书,就无从把握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宪法理论研究、尤其是司法审查制度研究的来龙去脉。
  • 接触与碰撞

    作者:田涛,李祝环

    随着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有关文化交流方面的文章和书籍也日益增多。近日,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田涛先生完成的《接触与碰撞》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是一部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书,但不同于以往的是侧重于法律文化。人类在各自封闭的地域环境中发展着不同的法律文化,当西方人在16世纪发现了中国的时候,随着接触与碰撞,首先遇到的是法律冲突,于是东西方的法律从此走向整合。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这一冲突的过程,作者用百余幅鲜为人知的珍贵图文资料,为我们描述了那一段被遗忘了的历史。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田涛先生利用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讲学的机会,通过寻访当地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大小藏书馆,收集到很多有关描述中国法律的资料,这些资料记录了十六世纪以来西方航海家、探险家、外交使节、画家、商人、传教士等等不同身份的人,在他们与东方接触过程中以自己的视角看到的中国法律,以文字或美术作品的形式保存下来,有铜版画、水彩画、灯草画等不同形式,画面栩栩如生。西方人对当时中国法律的认知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为我们法律史学研究提供了客观而宝贵的资料。本书按照时间脉络向我们展示了中西方法律从早期的接触、碰撞,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能够为我们更全面地学习中国法律史和做好比较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外国法制史

    作者:何勤华 主编

    《外国法制史》在吸收国内本学科以往诸种统编教材的优点的基础上,力图克服旧有教材纵横交叉、内容庞杂的不足,集各撰稿人十余年之教学经验,设计全新体例——古代法与中世纪法按照法系,近代以后法按照国家——从汉穆拉比法典一直讲到欧盟法,体系清晰,条理分明。 此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新版教材汲取了近年来本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内容上更丰满;形式上大胆突破,根据法史学的学科特点,增配插图,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加强教学效果,增强了《外国法制史》的直观性和阅读乐趣。
  • 普通法的历史基础

    作者:S.F.C. 密尔松(英)

    译者简介 李显冬 1951年生,法 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现 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教研 室副主任、副教授。 高翔1961年生,法 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现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大 学攻读国际法和贸易法博 士。 刘智慧1971年生,法 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现 为中国政法大学讲师。 马呈元 1956年生,中 国政法大学国际法系副主 任、副教授,现在中国政法大 学攻读博士。
  • 美国法的时代

    作者:[美]格兰特·吉尔莫(Grant Gil

    本书主要介绍美国法的历史沿革。作者将美国法的发展分为:发现的时代、信仰的时代、忧虑的时代。作者深入阐述美国法每个时代的特征、形成原因,以简单的语言、诙谐的语气介绍了美国历史上著名法学家对每个时代的贡献以及他们的主要活动。作者虽未深入阐述自己深邃的法学思想,但作者对美国法的形成、发展,特别是其中逻辑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作者论述自己观点的素材来自于他擅长的领域——商法,因此,本书对美国商法从不同角度略作阐述。
  • 反对有理

    作者:马克·图什内特

    《反对有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的著名异议》内容简介:如果真的可以通过最高法院里程碑式案件中多数大法官的判决.来描述美国历史那么,又该如何看待这些案件中的异议7在种族、性别、隐私、工人权利以及更多其他问题上,如果异议成为多数意见,就会阻碍发展?抑或是纠正错误? 《反对有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的著名异议》收录的十几份著名异议,涉及的案件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到格里斯沃尔德诉康涅狄格案、劳伦斯诉得克萨斯案.每一份都经过了编辑.但保留了法官的文采。研究最高法院的著名学者马克·图什内特提醒我们,法院的判决并非完全客观的宣判,它们实际上是由具有派性,的高智商人群作出的政治声明。图什内特向读者介绍了法院异议的具体概念,并交代了每件案子的来龙去脉,填补了最高法院历史的空隙,让我们可以概览每次争议。的核心问题。在每起案件中,图什内特都提到了如果异议成为多数意见可能带来的影响。
  • 当代罗马法体系(第一卷)

    作者:[德]萨维尼

    本著作主要具有一种批判性(kritischen)的特征。许多人对此并不满意,因为他们只是需要正面的、能够直接适用的真理,而并不关心它们获得的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对立。如果我们能够只让清晰的、单一的真理对于我们产生绝对的影响,并且能够不受干扰地发展而取得新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就会非常容易和舒适。但许多渣滓却包围并且阻碍着我们,这些渣滓由错误的或者部分正确的概念和观点组成,因此我们必须自己开辟道路。命运使得我们担负起许多不必要的负累,我们要为此和命运抗争吗?我们必须要顺从它,将之作为我们精神存在的必要条件,但这里却并不缺少丰富的果实这些果实是作为我们劳动的报酬而从这种必要性中产生出来的。在此之中,我们的精神力量得到了全面的培养,我们通过与错之间的斗争而获得的每个真理,就会在更高的意义上成为我们的财富,并且较之以下情形,即我们从其他人那里被动地和轻易地获得这些真理,在前一种情形中,这些真理会被证实更为富有成果。 本著作的上述批判性特征主要在以下具体应用中表现出来。首先,它几乎完全体现于以下情形,即所进行的研究并不罕见地仅仅得出单纯否定的结果;此情形可能在于,罗马法制度被证明已经消亡,因此我们的法状态对此非常陌生,或者在我们的法体系中,现代的法学家描述了由于错误理解而被引入的毫无根据的概念和学说观点。
  • 断臂上的花朵

    作者:(南非) 奥比•萨克斯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03)——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光,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熊培云专文导读 “英雄救美”。 南非宪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宪法。作为宪法法院法官,萨克斯以其特殊的个人经历与对宪法深刻而又温情的解读,剖析各种跨族群、跨国界的司法争议,确保每一个人,不论善恶,都能享有新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并获得真正的自由。书中处处可见他对“人性尊严”的坚守。他期盼种族大和解、为弱势族群的权利据理力争、统合法律论辩与人文关怀、笃信“人就应当被当人对待”的理念。几乎对每一个涉及宪法层面的案件,他都给出了更符合宪法价值的论辩意见,他的每一段判词都是他释宪工作折射出来的思考记录。更重要的是,这些意见并未受限于法条规定的形式与逻辑推理,而是着重凸显了他身上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正是这些努力,使南非这片被认为不可能孕育宪法正义的土地生发出了“人性尊严、平等、自由等最先进的思想”,从而实现了社会转型。
  • 欧洲法律史

    作者:[德]乌维·维瑟尔

    《欧洲法律史》透过一部欧洲整体社会变迁史,几乎囊括了欧洲所有有关社会学、法律哲学方面的研究素材。在历史的变迁中,欧洲从古希腊城邦民主司法进入罗马平民为个体生存主权与贵族斗争的血泪史,由此诞生了力量平衡之后的平衡立法,再进入巴希尔法律全书时代,此后进入了欧洲中世纪部族社会法律时代。最后进入近现代的超部族、超地域性的理性科学的法律时代,欧洲法律在西方文化中生根落户。应该说,欧洲法律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寻找到一条进入现代世界性法律的渠道,并最终使其成为全欧洲的文化宝藏。 本书将填补先前出版的法律史书中的一些空缺。书中既有对前城邦世界当中的族群社会以及其政权产生的描述,又有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古以色列、希腊、罗马等古代法律史当中伟大场景的描述,最终完成对整个欧洲法律史学的描述。这些描述从希腊、罗马开始,并延伸到包括西班牙、挪威、英格兰和俄罗斯在内的整个欧洲大陆。
  • 同类相食与普通法

    作者:[英] A.W.布莱恩•辛普森

    《同类相食与普通法》是一部绝妙的经典法学史著作,主要讲述的是“女王诉达德利及斯蒂芬斯”一案(在那个年代,该案通常被称为“木犀草号”案件)。 该案在1884年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自此之后,法律职业者及法律专业的学生一直对其争论不休。今天,在所有的普通法世界里,该案的判决都占据着极其显著的地位,无论在涉及法律推理的特点,还是在涉及法律最终关注的实践和伦理问题时,该案都会介绍给学生们。从专业的角度,在被称为“必要性抗辩”的问题上,以及该案以极端方式所引发的生存本能与作为尊重人的生命的神圣性的道德准则之间的和谐性问题上,该案都曾经是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判例权威。如果一个人为了生存而“必须”杀死另一个人,法律会允许这样的行为吗? 在这部力作中,作者在最宽泛的历史环境中来剖析该刑事诉讼,提供了详实的在当时情况下海上事件和人物状况分析。作者希望,通过将现存的同类相食的奇特世界与其他维多利亚时代的客厅道德和普通法之间的冲突进行研究,能够使人们明白,如果不在正统法律资源之外翱翔,就不会有对“木犀草号”帆船的故事及其航海失败所引发的开创性判例的真正理解。本书既是法学专业领域寓言式的经典文献,又是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理想读本。本书适合的读者是那些不热衷于给观点贴标签或猎寻虚幻、对严肃而有意义的论证充满兴趣的人。本书初次尝试用妇孺皆知的话语来描写普通法史,并因此而得到广泛的传阅。
  • 美国宪政历程

    作者:任东来,陈伟,白雪峰

    本书并没有就法律谈法律,而是用生动的笔触,翔实的资料,描述了法治在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生根到开花的历程。联邦最高法院的25个故事所提示的,是一以贯之而又不断发展的一种观念,一种精神。美国宪政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让读者去细细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