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律
-
法律稻草人
本书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建伟教授的随笔集。 在一个不尊重法律的社会,法律只能吓鸟,不正像个稻草人?在法律只是稻草人的社会,没有人相信,法律的正当程序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好办法。人们遇到麻烦即使求助于司法,也对司法心存疑虑,他们将希望寄托于明君、贤相和清官身上,但又不太相信自己真有遇上他们的好运气。这是一本随笔小书,它关注的不是写在纸上的法律真理,而是法律在真实生活中的状态,它嘻笑谐谑的笔头嘲弄的并非法治的理想,而是这样的理想落在现实沙洲上的窘困与无奈。 莎翁云:“吾人不可将法律制成吓鸦之物,竖起它来只为恐吓攘食之鸟。”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若法律无权威,司法无公信,正当程序不被信仰,一如稻草狗守门,自由便为群盗随来随攫走矣。虽冥顽之人,此际亦必请七武士守村御盗。独吾人不知三复斯言,维护法律权威?制法者不问法律之是否必行,司法者将法律任意违反,万众袖手,各思法律所以绳人,只我例外,便是家国不祥之相。本文集以此为主题,千言万语,然自知杯水车薪。文集中另有若干杂俎之文,或议或论,讽喻焉,抒情焉,至于拙巧媸妍,各位看官但将法眼移来,洞若观火,一望便知。 ——张建伟 -
隐匿的现场
《隐匿的现场》内容简介:记得是2003年8月的一个下午,我在三联书店楼下徘徊着深呼吸了很久,才鼓足勇气上了二楼,到周刊编辑部去接受面试。面试官是李鸿谷,传说中的“李大人”。虽然得到了实习机会,还是被他用那句“三联是有门槛的”打击了。 那时候SARS刚过,我离毕业还有大半年,只是个百无一用的新闻系科班学生,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一脑子的不切实际,哪里见过这般不留情面的架势。离开那个连正经窗户都看不到的格子间,在阳光下痛定思痛,悟出来的社会第一课,大概就是收起敏感易碎的玻璃心,既要低到尘埃里,又要无知者无畏。 我到三联生活周刊的时间不巧,刚好错过了在安贞大厦的时光,只能在同事们的闲谈追忆中,遥想一下顶层复式套间的奢华,然后,回到三联书店二楼的格子间里,被杂志的出版周期驱赶着,周复一周、年复一年的“上山下乡”。是的,这就是社会部的命运,哀怨和控诉都是没用的,不如备好一本详尽到各乡各镇的中国地图册来得实际。 在前辈们的教导下,我很早就认清了形势,安分地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信条,鼓起勇气奔向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在社会部的大熔炉里锻造出了标准的模样:粗糙皮实、随遇而安,对大巴小巴上的山寨节目视若无睹,在各种交通工具上都能昏睡过去。熬夜写稿欲哭无泪的时候,就一遍遍默念社会部里的名言:“天亮了,稿子就会出来的。” -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
【“牛津通识读本”中的经典之作】 【普利策奖得主、美国最高法院事务30年报道者琳达•格林豪斯著】 【畅销译著《九人》《批评官员的尺度》译者、法政学者何帆法官译】 普利策奖得主、专事美国最高法院事务报道达30年之久的琳达•格林豪斯,在《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中向读者介绍了 该院事实上是如何运作的:在美国,官司是如何打到最高法院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如何判决?首席大法官的地位有何特别?法官助理如何发挥作用?通过描述大法官们面对深刻的宪法 问题和难解的法律涵义时的处理方式,作者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答。贯穿《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全书始终,作者检视了许多具体个案来阐明所讨论的要点,并且将美国最高法院与他国法院进行了有益的对比。 -
法槌十七声
有几篇文章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过,《正义的召唤: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行动》发在2001年8月号的《开放时代》上,此文部分内容在《比较法研究》发表过,因为网络误传的此文草稿在河北《社会科学论坛》上发表过(丁东先生在根本不认识我甚至根本找不到我的情况下无私地推荐了本文,在此向丁东先生谨致诚挚的谢意),《多数人暴政的警钟》(现合并在《耶稣之死与“群众性”司法》一文中)发表在2001年10月号的《读书》上(在此感谢盛洪先生的推荐),《底线伦理和罪恶职责》发表在2001年10月号的《开放时代》,《什么是真正的临终关怀?》发在2001年11月号的《开放时代》,《从马拉之死看政治谋杀》发表在2002年3月份的河北《社会科学论坛》。在此,我要感谢这些杂志对拙作的厚爱和编辑们的辛勤劳动,尤其是时任《开放时代》杂志执行主编的李杨女士,对拙作的喜欢令我十分感激,并深受鼓舞。 -
美国要案审判(上下)
《美国要案审判(套装上下册)》内容为:审判一直是大众的焦点和公众参与的仪式,同时也是活生生的人生戏剧。像任何一部百科全书一样,《美国要案审判(套装上下册)》收集和编撰美国法庭上已经审理过的200个案例,它们具有历史意义、法律意义,并且是公众关注的。其中有些案例是国家中引起政治争端的,有些案件是因为由一个或更多律师进行辩护展示了高超的智慧和辩诉而富有传奇色彩…… -
直通全球顶尖法学院
《直通全球顶尖法学院》是由一位有十多年招生经验的哈佛法学院招生主任倾力编写.她深知被录取和被拒绝的申请者之问的微妙差别。没有人比她更有资格写这样的书。申请全球顶尖法学院是一项回报很丰厚、但成本也很高的投资,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过程。这种激烈的竞争也让申请者的非理性骤然增加,听信网络上的传言和小道消息,轻信各种中介的承诺。 -
中国式看守所
一、内容简介 看守所是体现中国司法程序中,侦察、起诉、审判全过程的唯一场所,书中通过对看守所实际状况的描写,反映了从小贼到江洋大盗、从官员“双规”到被冤枉的嫌疑人,在这一历程中的各种表现。它只是客观地讲述了现在看守所的实际作用,正面地告诉大家一种现实情景,让那些有兴趣或可能与之交互的人们有机会了解到这些。该书定位于让读者能够事先了解,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时如何应对,讲述了中国现行法律下,从立案、刑拘、逮捕到审判各阶段的手法及目的,以及原、被告在每一阶段所拥有的权利。知晓这一切,就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并以法律的名义伸张正义。现实中的司法过程是否像一般影视作品中的描写呢?不论读者是关心、好奇想了解这一切,还是为自己“出事”做些准备,哪怕是职业犯罪分子为了对抗审讯、审判,本书都想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给他们以帮助。 二、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国家对突发事件都有一系列的应急预案,个人更应该事先了解,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时如何应对,知晓中国现行法律下,从立案、刑拘、逮捕到审判,各阶段的手法和目的以及原、被告在每一阶段所拥有的权利。知己知彼,制定个人“应急预案”,了解在一起刑事案件中我们能走多远!为了自己,为了帮助朋友,为了家人。 我们一生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学习那些可能一辈子也用不到的各种知识(某种科学或语言),也应该抽时间去读一读这样一本书 我被冤枉“出事”了,我的家人会怎样? 当警察讯问时,应该如何回答。不老实会不会挨打? 如何应对审讯、审判? 看守所体现了司法的全部过程,那里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像影视剧描写的那样吗? 我会不会当叛徒? 律师在各阶段能有哪些作用和方法? 我在公、检、法有铁关系,能起多少作用? 三、特色及读者对象 书中人物及故事,涉及从16岁未成年到70岁的嫌疑人及他们的家属,有农民、工人、公务员、商人、官员、职业犯罪分子等,都是对来源于真实事件的纪实整理,其中提及到一些司法原理,想让人们知晓司法过程的同时,了解法官在审判时的作用以及法律的初衷,做到知己知彼。讲述了一点哲学观点让读者思考,增加一点读书的兴趣。借用了几句宗教偈语,让我们把心胸放的更广阔一些。 如果读后能加强读者的法律意识,从而在处理刑事司法事件时能理性地面对,并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对自己和周围的朋友一定会有益的。该书的读者定位有以下人群: 1、官员。他们有可能遭人陷害 2、商人。需要面对复杂的经济过程及江湖暗算 3、公务员。也许会被纪检部门误解 4、普通人。我什么都不是可以吧,也不行,因为你遇见了倒霉事 5、职业犯罪分子。更需要学会如何维权 6、律师、法官、警察等专业人士。需要了解对手的心态 本书想让读者了解到,在一起刑事事件中他们能走多远!为了自己,为了帮助朋友,为了我们的家人,跟随本书来体验一次,这不仅仅是一次实习,也是对我们身边体系的一个模拟考验 四、送给亲人、朋友的最佳礼品 刑事司法离我们并不遥远,日常生活中,交通事故、见义勇为或为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比如向小偷要回丢失物),都有可能涉及刑事司法。无事先的预案,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每一起刑事案件中,有三次机会自救,当然最好是开始时就能科学的面对。掌握一些技巧,并不是为了躲避打击,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法律、法规的完善,有利于司法环境向着更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
为什么是美国
《为什么是美国》主要内容:既然我到了美国,就要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美国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美国社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美国制度。我在观察中质疑,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在领悟中解答,在解答中记录。 《为什么是美国》的作者,不是文学家,是法律工作者。写作是在她法律工作之余的一种生活方式。作者拥有文学写作的欲望,也有这种能力,但不可能有大块时间投入,只能抓紧余暇而为之。少睡,少玩,少闲聊,不浪费一寸光阴。作者既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又不乏随笔创作的激情。她将学习专业知识的勤奋,带入业余写作之中。 这本作品集,不仅展示外国的见闻,更让人们看到的是她的十二分勤奋,一种欲罢不能的写作状态,一发不可收拾的文字热情。 -
政法笔记
《政法笔记》是冯象先生在《读书》开的专栏文字,以英美中古文学博士的笔意,言说国内法治领域的大小故事,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方方面面,就文章而言,都称得上汉语法学随笔写作的巅峰之作。这些随笔也彻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普法观念",通过学者言说本身去影响一种现实的语境,以期普法之目地。 本书2004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法学界反响很大,现经冯象先生授权,修订版在我社出版。 -
西窗法雨
本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文章短小、精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这样的论说里,进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乐趣。 -
言论的边界
本书作者以理性客观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美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可预计的将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
听风听雨
《听风听雨》内容包括:法律与文学,法律与哲学,法律与历史,律师与外交,法律与军人,法律与智慧,法律与革命,最深情语最温文,中、英文异同二三,戏说学外语,听风听雨,说文解字先文学,后法律。 -
走不出的风景
《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是作者苏力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10年任期内各种致辞的汇集,主要是迎新和毕业致辞。因为苏力的致辞一洗官腔套话,贴近年轻学生的心灵与生活,这些致辞在当时就引起了校园轰动,并逐渐成为每年6月(毕业)和9月(迎新),学生以及毕业生们翘首期待的一道风景。并且从苏力开始,引发了一系列大学院校长们的清新致辞风气,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根叔”。在书中,苏力还专门写文章讨论了大学致辞与政治修辞,表示他表里如一的致辞理念,对于教育界的同仁也有很大参考价值。 -
木腿正义
本书分两辑:第一辑法与文化:木腿正义,法文化三题,秋菊的困惑和织女星文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永存不移”,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或中国干人权何事,法学的理想与现实,1997香港知识产权法改革与台商权益,功亏一篑。第二辑、神与文学,“他选择了上帝的光明”“去地狱里找他爸爸”“神不愿意,谁守得贞洁?”“脸红什么?”“奥维德的书”墙与诗,大红果果剥皮皮---好人担了个赖名誉。书中收十六篇中文旧作,九篇谈法律,属杂文;七篇研究文学,严肃一些。题目大致代表了作者平时关注的专业之外的两个领域。 -
最好的辩护
被誉为“美国当代最成功的辩护律师”的德肖维茨在本书中记录了他曾代理的最富有争议、影响面颇大的十几起案件,将案件的故事背景和诉讼过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叙述和描写。书中不乏曲折跌宕的案情发展、纯熟的辩护技巧、精彩的辩护场景和令人意想不到的诉讼结局。每个引人入胜的案件犹如一部好莱坞大片在读者脑海中上映。 作者代理案件注重办案技巧,强调以理取胜,坚持“以攻代守”的策略,认为“最好的辩护”就是“进攻”!书中对此进行了着重描写。 -
审判
卡夫卡著名长篇代表作,被誉为“后世无法逾越,必读不可的小说经典”。本次制作精装版,并根据德语原版校对,也是对他的一种尊重。 小说原名是Der Prozess,意为“审判”,却与我们所理解的审判相去甚远。 法律专业出身的卡夫卡,借由主人公K的经历,描绘了西方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腐朽,用各种看似怪诞的行为和语言,展示了普通人生存之中无处逃避的荒诞与恐惧,展示了一场无缘无故、无处可逃、无计可施的“审判”,发人深省。 小说叙述了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约瑟夫 ·K是一名银行襄理,某一天突然被逮捕,却未宣布罪状,行动也仍然自由。他四处奔走,遇到了许多人,律师、女佣、商人、画师、神甫……每个人都与法官、法庭有些关系,声称可以帮他。为了还自己清白,他经历了许多既不可思议,却又似乎十分“合理”的事情。那么,他最终能否逃脱这场莫名其妙的“审判”呢? -
实习律师和孙子兵法
《实习律师和孙子兵法》内容简介:咖啡仔,出身草根,幽默、有城府,尽管不够诚实但也不乏善良的一面。法律学院毕业之后有幸被一家律师工作室录用为实习生,进入了一场剑拔弩张的实习生大战。实习第一天,咖啡仔的指导老师“老板”给了他两句忠告——煮好咖啡,你就能做大事;诉讼就是一场战争——和一本《孙子兵法》。带着这两句忠告和一本“职业圣经”,咖啡仔被推入了这场备受煎熬的生死战…… -
贫民律师
《贫民律师》仍保持了原来的一些特点,而在情节处理技巧上更臻成熟。书中主人公迈克尔·布罗克是一个年轻英俊、前途无量的律师,他正在一步步实现着他的“美国梦”。他服务于美国排行第五的大法律顾问公司,每年收入相当可观,成为这个大公司的股东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只是三年的时间)。但是一个突发的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航线,也惊醒了他即将实现的“美国梦”。一天一个患精神病的流浪汉持枪闯进这座律师大楼,把他以及其他几个人押作人质,但是这个流浪汉并无意杀害他们,只是问了一下他们的收入情况,他们对穷人的捐赠情况以及有没有人把交不起租金的房客驱赶出去等等。后来警察介入,把这个流浪汉打死了。这件事令迈克尔·布罗克感到奇怪,他想探个究竟,于是深入避难所去了解这个人的情况。在这里,他亲眼看到数以千计的无家可归者的生活惨状。这时又发生一家母子五口人为避严寒在汽车中过夜而被一氧化碳熏死的惨案,这引起了他的强烈震撼和良心的自责,更坚定了他投身到为这些无家可归者中去为他们服务的决心。他发现那位流浪汉和那惨死的母子五人都是被从他们栖身的一个废弃的旧仓库中驱赶出来的,而这次驱赶活动却正是他所在公司的人参与的。这次驱赶活动是非法的,但他们公司的人销毁了一些证据,还在档案文件中做了手脚。他为了伸张正义,偷出档案复印下来留作证据,告发公司,但偷文件时被人查觉,偷出后没来得及复印又出了车祸,使得档案无法返还……后来,他和贫民律师事务所的莫迪凯一道起诉这家大律师公司,而这时这家公司也在以盗窃罪起诉他,一场捍卫贫民利益与维护大公司脸面、保护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斗争在法庭上展开了。最后,在迈克尔·布罗克的精神感召下,这家大律师公司的总负责人阿瑟,这位“律师的律师”同意让步,并主动提出,让他公司的几百名律师每人都抽出一部分时间来为贫民,尤其是无家可归的人,做义务的法律服务。迈克尔·布罗克以自己的行动感召了广大律师界,唤起了他们的良知,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是为灵魂而工作,法律是一种神圣的召唤。 这本书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它十分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社会,对美国法律的虚伪性有着深中肯綮的批判。例如,在第十八章中,有一段是写美国是如何让穷人越来越穷,甚至最终沦为罪犯的:现在美国城市有一种趋势,就是认为无家可归就是犯罪。大城市都已通过了各种法规,针对那些住在街头的人。不许乞讨,不许睡在公共场所的长椅上,不许在大桥下栖身,不许在公园存放个人物品,不许坐在人行道上,不许在公共场所吃东西……但如果衣着讲究的人在酒吧喝醉了酒,或在小巷子里撒尿,都不算什么。可要是无家可归的人这样做就要遭逮捕,而且经常有清除活动,即把他们从某一地区一起撵走。当然,并不是安排进避难所,而是像清除垃圾一样把他们圈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如果一旦入了狱,他首先就得付三十元罚金,这些人本来衣袋里就没有钱,这一来就等于让他遭一劫。他们在狱中的情况就更糟,受侮辱,受虐待,不堪忍受。更蠢的是,政府不建避难所而去修监狱,把一个人关在监狱里每天花的钱要比在收容所里提供食品、交通、设立咨询机构花钱还要多。可是政府却一方面拼命砍掉这方面的拨款,关闭收容所,同时又在律师身上花大笔钱来保护他们消灭穷人的法律。在政府的这种政策下,迈克尔·布罗克在不到一星期就看到六个无家可归的人死于非命。他对这些人充满同情,他买衣物送给这些人的孩子。愿意自己出资让他们住上温暖的汽车旅馆、吃上几顿饱饭,他为了使他们有法律的代言人,宁愿放弃优厚的待遇,不顾婚姻的破裂和父母兄弟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当上了收入菲薄的贫民律师,之所以这样做,他认为,一是因为这些人的确可怜,需要帮助;二是自己的灵魂同时也得到了净化。莫迪凯告诉他,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没有代言人,没有人听他们倾诉,也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疾苦,他们谁也指望不上,他们想要得到他们应得到的福利,可是电话都不知该打给谁。他们真是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永远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的电话听不到回音,他们连通讯地址都没有。那些官僚们才不管这些呢,他们只盯着他们想要帮助的人。那些官僚做事是有动机的。 就这样,在不到一个月里,迈克尔·布罗克耳闻目睹的一切,让他彻底改变成另一个人。他说,我已不再是几个星期前的我了,我再也不能回到从前。我过去只关心金钱、财产、地位,而现在这些都变成了对我的折磨。他从为穷人的无偿服务中获得了乐趣,灵魂得到了安宁,实现了在法学院一年级时如其他一切法学院学生一样许下的诺言:当律师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伸张正义。通篇小说我们都可以感到作者这种情感和听到这种声音,它会感染每一个有同情心和善良感的读者,难怪他的小说如此受人欢迎。 -
专利凶猛
本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描绘了一副企业专利战略全景,不仅勾画出企业建立专利管理体系的蓝本,还涉及专利侵权诉讼的应对、企业海外参展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等诸多与企业专利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全书共六章,故事线索为男主人公皇天昊自2003年秋至2012年共计10年间在民企华亚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助力华亚由身负知识产权诉讼的零专利企业,一转成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最终能够发起针对多家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并取得胜利的发展历程。本书是我国国内第一本关于企业专利战略的小说,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公众,本书都将发挥很大的启发和示范作用。 -
鹈鹕案卷
本书是约翰·格里森姆1992年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当年便成为美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小说暴露了美国法律界的内幕,涉及到上层政治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美国两名大法官在同一天晚上被害,图兰大学法学院的女生达比觉得此案蹊跷,她查阅了大量的案卷,发现此案涉及一石油巨头,便写了一份名为“鹈鹕案卷”的摘要,不料这份摘要落入总统的心腹科尔的手里,从此她陷入了危险的漩涡。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