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上海
-
奢华的时光
张爱玲笔中的上海场景、阮玲玉的前尘身后等与今天喧嚣华丽的上海形也了对比。作者进行了独辟蹊径的寻访。在摩登高楼的背后,仍有旧上海的影子,而这新新旧旧来往之间,更显婆娑多姿。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与知性并陈的文字,以旅人的角度记录下她的上海寻访,其中有弄堂里巷的人情事故,也有十里洋场的幽冥奢华,有莺莺燕燕的风花雪月,更有着对时代惘惘的不舍之情。 上海,这个在媒体炒作下顿时成为逐梦之地的中国大城,透过钟文音细腻的书写,我们看到了不同于表象的真实面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非常鲜活的市民风情,而这才是最贴近上海的原始容颜。 -
美国来的妻子
一个既缅怀过去、又挑逗将来,既熟知市井、又陶醉文化的上海女性。这样的女性是历史转型的最大得益者和最大牺牲者。她们嘀咕,她们抱怨,她们放弃,她们接纳,她们兴奋,她们追赶,最后,她们站出来成了新旧递嬗的最雄辩见证——刚刚站出来又不免惊慌,因为眼角中又出现了不易读解的图象…… 唐颖:1982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6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来去何匆匆》,著有《海贝》、《不要作声》等作品,至今 -
中环线
《独创团》作者小饭最新力作——《中环线》! 《中环线》主要讲述了当代大学毕业生面对的生活、爱情、事业等问题的态度,具体到了每一个人物的心理刻画和精神层面,有积极向上,有坚持自我,也有顽强不屈;有友谊、爱情、事业;也有嫉妒与理解。几个年轻人在毕业后的几年时间里,通过事业了解到人及社会的互动关系,通过爱情体味着梦想与现实,责任和友谊的真谛,他们经历着生活和爱情的波澜,有时迷茫有时苦痛,但他们努力地奋斗着,并将最真挚的笑脸留在了青春的岁月中。 -
十二楼
《十二楼》: [离魂]之后蓝紫青灰倾情奉献安慰你的记忆 无数女人一生梦想得到的深情,一部感动三代人的催泪篇章 谁曾是你心上的记印,谁与你血肉相连的亲密 那一段红尘的姿态,那一场爱情的游戏 她是他少年时的心意萌动,是他青年时的红尘风流 是他骨中之骨欲中之欲,是他半生烈火半生冰雪炼出的一滴血 我是你的阿囡 我要是一开始就答应做你的阿囡 我就不会穿着秋衣走过寒冬的街道 让冰雪冻结我的血 凋残我的容颜 让我心怀一腔怨恨 手握杀人的利器 对着你 -
上海鼓声迟
在我开始讲故事之前,请你,忘掉张爱玲的上海,忘掉王安忆的上海,甚至忘掉安妮宝贝们的上海。在我的故事里,上海与格调无关,与小资无关。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生活在上海的人,如果你每天都要往返在地铁站之间,如果,你曾在人流高峰期经过人民广场站,你大概可以认同我的观点。 那是什么时候呢?茶的香,江上的风,大玻璃推开,人世欢喜如潮,而她转过头去,说,我才不要恋爱。 -
京沪爱情列车
京沪爱情列车,ISBN:9787219058336,作者:张荡荡 著 -
寄居者
一位世界报业大亨的生死前传,写在1942年的上海。 一位单纯、忧郁、文艺气质的犹太难民,从残酷的追杀中幸存,却听见自己爱情的挽歌,响在1942年的上海。 一位生在美国,长在上海的钢琴女郎,在背叛与热恋之间,良心与梦想之间疲于奔命,最终留在1942年的上海。 《寄居者》中有亚洲人欧洲人美洲人,上海人苏北人客家人,血淋淋的战争年代里,没有人能逃脱“寄居”的命运。大上海,小世界——爱情与信仰,忠义与背叛,自我追寻与自我迷失,都在其中。“上海在二三十年代是最不古板的地方,全世界的人想在道德上给自己放放假就来上海。” 《寄居者》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同时,小说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 -
一个人的淮海路
本书是才女作家顾惟颖对城市历史、对逝去的时光、对过去的事物精心的还原,全书以淮海路为中心,周边街道为地标,呈现了发生在这里的城市故事和城市内蕴。作为70后,她对上海这座城市在没有大开发、大开放时的老味道描摹得异常精细,不论是老地方,比如:马路、弄堂、建筑还是曾经的人,如童年的伙伴、同学,或者是70年代末到八九十年代的生活状态,都一一再现,那些充满回忆美好的小情景、小细节在她笔下一一流过,老上海石库门里的故事、小时候的那些快乐记忆,隔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呈现出来的是无尽的怀旧情思和沧海桑田的慨叹。 顾惟颖笔下的城市历史、人情故事都是最普通不过的,甚至是无名的,但就是这种市井凡俗恰恰体现了大部分人的集体记忆和集体情怀,正如淳子对她的评价:"顾惟颖描绘了一幅过去的生活图景--烟纸店、理发店、西餐社、熟食店、花店、报摊、电影院、文具店、面包店、咖啡馆、小公园、小菜场、灶头间、弄堂……她从房子写到人、写到街道,写到城市,其实是在捕捉心头的浮光掠影。" 全书文字清爽,时时透着让人莞尔的小乐趣,内容是怀旧的,文字绝对是时髦的,可以时时把人拉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场景中,又会漂亮地来一个急转,让人感到时间的奇妙和物是人非的种种感叹。 -
上海摩登
一本关于上海的“颓废加放荡”的小说,一本“鸳鸯蝴蝶”笔法写就的散文。 一张时空错落,充斥着声光魅影华丽的文化地形图,明明是一部极其严肃的文学批评专著,有时候却更像一本书写上海的颓废放荡的小说,或者像一篇妖艳华丽的散文,厚重的文字铺展开来又形成一张时空错落的文化地图,将上海这座城市在大时代中悲情传奇的命运细细勾画出来。在研究上海的著作中,本书具有无可比拟的成就。 -
当世界向右的时候
毛尖居于上海,在香港念过书。两地红尘,奔流眼底,经历久了,观人论世,自然比乡原辈通情达理。撒起野来,更是万夫莫敌。 她还有一种独门武功。她可以把一些风马牛的题目搭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你说着,呃,却有本领教你听得出神。 我看到从文字组合出来的毛尖小姐,俏皮、乖巧、风趣、幽默。经营意象,时见匠心。讽喻世情,软硬兼施。 ——香港著名学者刘绍铭 -
借来的时间
上海的灵魂,香港的桥,新浪潮导演为香港那段殖民历史----那段"借来的时间"找到了宿命,它来自上海,流连上海,既有晓风残月的缠绵,也有残酷夸张的命运. 漫游在两个城市,一个游客必须像一个感伤的考古者,呼吸着海风,摸索着摩登的味道,一切无关风月,而欲望的新都早就向全世界敞开了怀抱. 所謂“摩登”,眾所周知,就是英文的“現代”(M0dem)。 不知當年是誰巧手翻譯,又批發轉販,數十年間“聲影吠和”。在中國談摩登,離不開上海——當中國大部分的國土還包圍在溫暖而黑暗的鄉村中時,上海已經“有物皆‘摩’,無事不‘登’’’了︰摩登大衣、摩登商店、摩登按摩術、摩登建築、摩登教育,而最能體現“摩登”奧妙與魅力的,無疑還是上海的“摩登一族”。 “摩登一族”不僅包括當年的中產階層,不稱公司白領,而稱銀行小開,收入差強人意,消費豐儉由己,“多數打麻將,少數玩女人”。小開的女友或姊妹們,或迎著“社交公開”、“婚姻自主”的新潮,鶯鶯燕燕出入于書場茶肆、舞廳影院;或坐進偏廂房和亭子間,跟著留聲機學唱咿咿呀呀的“四季調”,在雜志的封面上瀏覽滬上風情的變幻。“摩登”成了上海的代名詞,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城市能夠如此貼切地演繹這個詞所代表的全部意義,乃至在半個世紀之後,“摩登上海”所煥發的回光,竟然再次讓所有中國人成群結隊,照本宣科,全盤信托,不追究所以然。 上海像半個世紀前一樣摩登。這一次,“摩登”也有了新的內容,不完全是海派的機智、狡黠和市民氣息,更多的中國人帶著各種各樣的心態審視或迎合著上海摩登的“重現”︰文字的勾勒、影像來捕捉。王安憶的《長恨歌》、陳丹燕的《上海的紅顏遺事》,是它的小照;而《像霧像雨又像風》、《花樣年華》,在《子夜》這樣的長篇巨著之外,展開了資本家、投機者和產業工人的情愛畫廊…… 但普通生活和平凡情愛似乎並不是上海的全部,這個城市謎一樣的身世和處境被一位中國內地的年輕導演安排在一個有些詭異的故事里——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蘇州河》。跟著婁燁的鏡頭,漫游在蘇州河——一條“沉澱了這個城市的繁華、往事、傳說和所有的垃圾”的河,懷舊和工業勾兌的影像時而模糊溫情,時而凶狠凌厲。它明目張膽地講述著一個荒謬的故事︰來自潔淨深海的美人魚落戶在上海的蘇州河,而她的前身隱隱約約似乎就是上海華洋雜交氣質的女孩,她穿著時髦,時而躲進亭子問,時而出入上海的酒吧,時而穿著海派的學生裝、扎起朝天辮,時而卻在幽暗的酒吧巨型魚缸里扮演她自己。而這個故事也在上海灰蒙蒙的天氣里忽明忽暗地展開。殺手、酒吧表演、走私的帶野牛草的伏特加,說不清這里是過去的冒險家樂園還是上海更新後的欲望地圖。 這個城市在人們眼里成了暖昧、不確定的代名詞。上海,對于中國人來說,是永遠的別處。 當然,中國人的生活中還有另外一個別處——一次幼年的旅行,讓我對這個別處有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次乘船,在幽暗悶熱的船艙里,我和父親夾雜在一些乘客中間觀看《小花》,但是人們似乎並沒有完全為影片所吸引,相反,觀影的過程顯得焦灼和沉悶。我和父親,還有這些三等艙甚至四等艙的乘客花錢買票的目的並不光是看電影,而是因為在這深夜的航行會經過香港——香港在對岸。果然,就在電影最精彩的當口——小花跪在山路上抬傷員的橋段也吸引不了那一雙雙朝著窗口眺望的眼楮,不知道是誰忽然發出了類似歡呼的聲音︰“香港到了!”頓時,狹小的窗口擁滿了人。我在人群中朝外望去,對岸的香港燈火輝煌,我從來沒有見過的高樓和建築威猛地矗立在岸邊不遠的地方。那時候的我並不明白人們為何如此興奮,直到我長大後才明白,原來這兩個別處,是中國的“都會”。 但就大約五十年前,香港卻不能引起中國人如此之大的興趣。一篇吳祖光在1995年所寫的《從上海到香港》的文章,不僅勾勒了他從上海遠赴香港兩年的工作經歷,也透露了1946年香港在內地人心目中絕大反差的形象。吳祖光這樣描述奔赴香港前的心情︰ 四十年代以前,論中國現代化的大城市首先要數上海。譬如香港、天津……都有“小上海”之稱號,而當時的香港居民把從內地來港的人一律稱之為“上海人”,可見上海的名聲和威力。而去香港的人並不是今天一樣那麼被人羨慕。 除了生活安定、治安有序、物價便宜,吳祖光對香港沒有更多的溢美之詞,然而另外兩位“共和國作家”航鷹和晉秋卻對香港表示了更大的激情,在《衣食住行在香港》這篇二人合寫的見聞錄中,香港生活中的消費細節被一再地玩味。初到香港,他們顯示的訝異與我幼年時的同船人並無二致︰ 在這座不算很大的城市理,到處都是廣告的海洋。從地面到樓頂,各式各樣的廣告招牌、霓虹燈呈立體交叉狀態,直到深夜仍然是燈火輝煌。作為東方“不夜城”,果然名不虛傳,加連威道、彌敦道、灣仔、旺角等等商業區夜晚燈火的亮度不亞于白天。 馬上,香港式的熱情服務便讓考察一行“受寵若驚”,乃至在去飯店用餐的時候竟產生了劉姥姥進大觀園式的忐忑與好奇︰ 朋友和我們一起五個人在君悅大酒店喝過幾次咖啡,接我們的寶馬車剛馳到酒店門口,侍應生就已經走到車前,拉開車門,待我們下了車,接過車鑰匙把車開走,這叫代客存車。你只管往里走,不必擔心丟了車,這些工作都是專職的,侍者要是把客人的車搞個張冠李戴,非讓老板炒了魷魚不可。下車後但見外面花壇、草坪、噴泉,好生氣派。酒店建築為中世紀歐洲風格,石刻浮雕莊重典雅。拾級而上,早有兩個洋打扮的小伙子拉開兩扇一寸來厚、三米多高的玻璃大門。兩個小伙子身體成反弓形拉著。我們一反常態,下意識地挺直了腰。俯身上台階這是在家里的習慣,在這里就要掉價了,總不能讓人家把大陸客當成大觀園里的劉姥姥不是。就讓人家小伙子拉著這麼沉重的大門,于心不忍,加快步伐又怕“丟份兒”,這個勁兒還真不好拿。 繁華的刺痛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意識,在興奮之余,自尊也讓他門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金錢社會,上帝的級別由腰的粗細而定。”盡管如比,他們還是被港人極大豐富的物質生活震驚了,超市中的商品陳列、城市的基礎設施、醫療制度,連樓宇的安保都讓他們嘖嘖稱奇,在對餐廳巨細無遺的描寫中也處處透露出對比和羨慕︰ 進得門來,但見內部裝飾極為豪華,高高低低九曲十八轉,總算在一處面海的落地窗前就了座。平均起來,一個桌子佔地不下四五十平方米。黃皮膚的、白皮膚的、黑皮膚的,應有盡有。隔不遠就有一位侍者恭立,眼楮像攝像機一樣來回掃射。一般說來,煙碟里的煙頭超過三個就要給你換上一個干淨的。飲茶或咖啡時間長了,難免內急,到衛生間方便方便,里面也有專人恭候。衛生間里絕無異味,同樣是縴塵不染,洗手時按下一個鈕SOAP是洗浴液,再按一個鈕是淨水,洗畢,侍者送上衛生紙巾,擦一擦再用烘干機烘干雙手,這一切都結束當然不能忘了付小費,港幣十元即可,不過在大陸這差不多又是一頓的飯費,在這里小小方便一下就方便進去了。待到東道主結賬時,這幾小壺咖啡、茶水、一小盤甜點,每次都要花去近千元港幣,真叫人倒吸一口涼氣。① 事隔五十年,上海的傳奇被香港取代,城市帶來的歡快體驗讓一代作家同時產生了艷羨和矜持。到2007年,我們忘記了這種復雜的心態,生活的環境和那時的香港越來越像,那是因為中國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快,可與多年前一樣,都會卻仍然只有上海和香港,甚至連北京,也因為故都的矜持和廣大,缺少都會的激雜。上海和香港有相似的表象,極端物質化的生活滋養出的一種關于物質本身的文明,狹窄但卻四通八達的街道,開車勇猛的出租車司機,港口,各種膚色的人種,購物的人流,發達的制度和對制度崇敬並且踐行的公民,當然,還有一種我們從未看到卻時有耳聞的邊緣邏輯︰黑社會——一切使我明白,讓那艘夜航船上的旅客歡呼的是都會,是過度的城市化,是一種真正的城市生活經驗。 有趣的是,那一年是中英簽署聯合聲明確認香港回歸的1984.年,那次旅行之後,我開始上小學。而1997年,我上大學的第一年,香港回到了中國的懷抱。九七之後的香港,漸漸成為中國內地旅游的熱點,“自由行”挽救了海洋公園,人民幣的兌換窗口點綴在香港大大小小的街道,它依然繁華,甚至依然華麗,過去的禁區就像今天的博物館,陳列著殖民時代的遺跡。香港從“別處”走下了神壇,游過了上海,香港就成了經驗的鏡像,不去似乎也不行。 2003年,中國內地與香港簽訂了《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c10ser Economic PaIrlnership ArraIlgemerLt),這似乎成了兩個城市關系嶄新的開端,兩個城市依然在花開兩朵,雙龍吐艷,她們曾經相似,並且依然相似。 漫游在兩個城市,一個游客必須像一個感傷的考古者,呼吸著海風,摸索著摩登的味道,一切無關風月,而欲望的新都早就向全世界常開了懷抱。 序 摩登的滋味 上海涅磐 雙城故事 新浪潮導演群與上海 香港新浪潮 “五台山”風雲 佳藝事件 新浪潮導演與上海 五個《上海之夜》 魔都上海 演義和杜撰︰上海小子 浪奔浪流《上海灘》 黑幫世界︰上海夢 “勞工”之愛情 黑幫生活 魔都魔女 上海經 上海的“過客” 陽台上的利維坦 武術︰業緣大于政治 回到中國歷史 室內上海 夢醒時分或旁觀的上海傳人 附錄一︰參考書目 附錄二︰重要影片介紹 附錄三︰重要導演簡介 -
想象的城市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1927年至1937年期间的上海半殖民地文化和现代性,是对以小说、电影、建筑、广告乃至时装等多重话语构建起来的关于上海都市之想象的考察。作者探索老上海话语的迷宫,重现检视都市上海在中国现代政治和文化史上的角色,对层次繁复、意蕴丰富的都市想象重新爬梳整理,建立起上海文化的“另类”特质。 -
An Amorous History of the Silver Screen
《银幕艳史:上海电影1896-1937》 张真 评述: 二十世纪早期的上海因其艺术与文化而充满活力。随着武侠片等通俗类型的发展、现代主义电影人之间的论争以及有声时代的到来,中国电影正在改变着都市生活。但是1937年日本的入侵,却使这一切被迫嘎然而止。直到如今,仍然没有权威人士针对早期中国电影的文化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中国历史的这一重要章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考量。 作为第一部对发生期的中国电影史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银幕艳史》以精妙的笔触展现了电影的重大文化意义和它在社会变迁中所产生的媒介力量。书名来自一部展示中国电影制作的重要影片——如今仅存部分残片,《银幕艳史》揭示了这场文化运动的错综复杂,探讨了电影与诸如摄影、建筑、戏剧和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原始档案的研究,张真审视了之前未经考察的影片,并拓展了重要的论题,即电影如何在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展示了现代的社会机构和性别角色。 作为富有新意和批判性的“电影与现代性”丛书的第一册,《银幕艳史》透过上海电影的这个重要阶段,精微细致和开创性地对中国现代性的文化历史进行了阐释。 内容扼要: 插图目录 致谢 导言 第一部份 白话景观 1. 白话现代主义与影像体现 2. 世俗上海与大都会观众 3. 茶馆、影戏与《劳工之爱情》 4. 建立电影王国:娱乐与教化 第二部分 摩登竞技 1. 剧本写作、摄影伎俩与情节剧的报偿 2. 武侠片:恣意的身体语言 3. 摩登女郎的声讨:软硬电影之争 4. 《夜半歌声》:声音的惊悚与历史的异像 结语 缩写 注释 术语表 影片目录 参考文献 索引 -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民国时期的上海有着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态。在这个国际性大都市里,电影成为普罗大众的摩登消遣,也聚集着形形色色 的投机者、理想家、实业家、文人墨客、黑帮舞女。 本书聚焦于早期中国电影和城市文化,并将上海电影纳入民国文化史的视野中加以讨论,力图呈现一个丰富的、多维度的早期中国电影文化史。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电影罗曼史:茶馆、影院、观众;二、性的想象:舞女、影星、娼妓;三、身份的建构:民族主义、都市主义、泛亚洲主义,从不同角度讨论了民国时期中国电影的丰富面向,以及上海的电影文化和城市文化特质,从中既可以看到民国时期上海的摩登消费方式和独特市井现象,也可以一窥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纷繁复杂的文化和光怪陆离的社会风气。 本书具有扎实的史料基础,厘清并深入探讨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多个重要命题,其中不少论题是此前的中国电影史写作未曾涉及的,其所采用的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亦对当下的中国电影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自出版以来,本书曾多次再版,在欧美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很多大学的电影研究和中国现代史课程列为必读书目。 -
当世界向右的时候
“当世界向右的时候”,如何选择?向左?作为现代散文的代表,毛尖笔下如神注,关注着现代人们的情感体验。 毛尖居于上海,在香港念过书。两地红尘,奔流眼底,经历久了,观人论世,自然比乡原辈通情达理。撒起通来,更是万夫莫敌。 她还有一种独门武功。她可以把一些风马牛的题目搭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你说着,呃,却有本领教你听得出神。 全书集取毛尖散文代表作,让人看到从文字组合出来的毛尖小姐,俏皮、乖巧、风趣、幽默。经营意象,时见匠心。讽喻世情,软硬兼施。 -
银幕艳史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以精妙的笔触展现了电影的重大文化意义和它在社会变迁中所产生的媒介力量。书名来自一部展示早期电影产业的重要影片(仅存部分残片),《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揭示了上海早期电影的错综复杂,探讨了电影与诸如摄影、建筑、戏剧和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发掘梳理,作者考察了之前忽视或遗忘的诸多影片,重新解读了部分经典,并拓展了重要的有关白话现代和都市文化的论题,包括电影作为“新媒体”如何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展示和建构了现代的社会机制和性别角色。 -
张爱玲城市地图
上海是一座绝无仅有的城市,文学在这座城里宛如一道重要的景观,张爱玲就是其中的一棵树,清贞冷艳。 这本书里的文字是关于一个女人与一个城市的邂逅,是一张百转千回的城市地图。 留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建筑也好,岁月也好,千疮百孔的感情也好……就像张爱玲写的:“这一切,在着的时候也不曾为我所有,可是眼看它毁坏,还是难过的 ——对于千千万万的城里人,别的也没有什么了呀。” 总有一天,我们再也牵不到张爱玲的手了。 -
上海大班
上海大班,ISBN:9787807308294,作者:沈寂 著 -
上海老滑稽
古希哲人亚里士多德曾坚人生最高的目的在看而不在演,人生的苦恼于演,而人生解脱在于看。书中杨华生是以看戏人的身份来写过去杨华生这个演戏人,对过去的许多事情看得更清楚,更刻,视野更广阔了。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杨华通过回顾其自身的曲折经历与所见所闻,表现了滑稽演员的坎坷命运执着追求,再现了旧上海的市井风情,浓郁的上海地方特色。青年画家李本白的55幅极具表现力的水墨漫画,真实,准确,生动地再现了书中场景,可谓图文并茂,妙趣横生。 -
上海红颜往事
本书中所收录的是在上个世纪初至四五十年代活跃在上海滩上的女性的代表。她们因为上海而更富有传奇,上海因为有她们的身影而更加迷人,她们是上海女人的缩影和代表。 她们或长袖善舞,或多财善贾,或巧舌如簧,或奔走八方。每一个人都影射出上海的风情万种和千姿百态。她们如烟似云的传奇经历和卓尔不群的风采,让我们今天在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仍然震撼和痴迷不已。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