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当代文学

  • 姊妹行

    作者:王安忆

    “中国短经典”丛书王安忆卷,收录王安忆创作至今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鸠雀一战》《姊妹行》《天仙配》《酒徒》《临淮关》《黑弄堂》等。
  •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作者:陈晓明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描绘了自1942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主导潮流的形成的变革历程,力图阐释现代性激进化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文学形成的互动关系;在政治与审美的紧张关系中去呈现中国当代文学艰苦卓绝的自我创造;揭示80年代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文学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思潮发生的深刻变化;呈现9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新流向与多元化的错综格局。《中国当代文学主潮》视野开阔,以论带史而富有整体气势,语言清峻而犀利,展现出一种崭新的文学史风格。
  • 我叫刘跃进

    作者: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讲了一个好看的故事。主人公刘跃进是个厨子,他丢了一个包;在找包的过程中,又捡到一个包。包里的秘密牵涉到上层社会的几条人命,许多人又开始找刘跃进。犹如一只羊,无意中闯到了狼群里。由于它的到来,世界变得不可掌控。刘震云的这部新作被认为是一个“羊吃狼”的颠覆性的寓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以降,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相继涌现出一批生活积累丰厚、艺术准备充足、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和水平。这些作家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和影响力,不断地推出新作,超越自己。 今天,社会和文学都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行进;写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读者的需求和阅读趣味日趋多样;文学的娱乐功能受到重视;各种文学潮流兼容并包、各行其道。此时,全面系统地总结上述一批作家三十年来的创作实绩,对当代文学事业,对作家、读者和文学工作者,对当前的图书市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决定编辑出版这套“中国当代作家”系列丛书。
  • 五魁

    作者:贾平凹

    五魁,ISBN:9787020064212,作者:贾平凹
  • 张承志精选集

    作者:张承志

    目录 张承志:鲁迅之后的又一个作家 牧人笔记 黑骏马 金牧场 创作要目 张承志是新时期文学中性格最鲜明、立场最坚定、风格最极端的作家。张承志自己曾经在《生命如流》中说:“别人创造的是一些作品,我创造的是一个作家。”他既不断地寻求突破,又始终坚定不移。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 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对20世纪华文文学中重要的作家作品加以整理和出版,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要的历史任务。而且,在当下过于强势的“市场化”使文学生产日见繁杂,过于“娱乐化”的文化环境使文学阅读日见低俗的情势之下,这样一个以积累优秀文化成果、传扬经典文学作品为旨归的历史任务,显得越发重要和愈为迫切了。 2005年春天,抱着共同的目的和相同的旨趣,以“世界文学文库”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的北京燕山出版社,得到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核心的文学研究权威机构的支持和帮助,由著名文学批评家和出版家白烨、倪培耕,著名学者和文学批评家陈骏涛、贺绍俊总策划,开始了这项以“世纪文学60家”命名的策划、评选活动。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创编与推出,旨在以名家联袂名作的方式,检阅和展示20世纪中国文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长足进步,进一步促进先进文化的积累与经典作品的传播,满足新一代文学爱好者的阅读需求。为使“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评选、出版活动,既体现文学专家的学术见识,又吸纳文学读者的有益意见,我们采取了专家评选与读者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秉承客观、公平、公开的原则,力图综合各个方面的意愿与要求,反映20世纪华文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形,体现文学研究专家的普遍共识和读者对20世纪华文文学作品的阅读取向。 基于上述评选宗旨和评选原则,经专家推荐,我们依据20世纪华文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经过反复推敲和斟酌,确定了100位作家及其代表作作为候选名单。其后,又约请25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家组成 “世纪文学60家”评选委员会,在100位候选人名单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记名投票,以得票多少为顺序,产生了“世纪文学60家”的专家评选结果。 为了吸纳广大读者对20世纪华文作家及作品的相关看法和阅读意向,我们得到了在国内最具人气的“新浪网·读书频道”的鼎力支持和全力合作,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华文‘世纪文学60家’全民网络大评选”活动。有数万名读者踊跃参加和热情介入这一评选,有些读者还在留言板上发表了颇有见地的评论性意见,表现了他们对这一评选活动的关心,表达了他们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富于个性化的思考。2005年12月16日,读者评选结果在“新浪网·读书频道”正式公布。 上述两个评选表明,尽管在选优拔萃、推举经典这个根本问题上,读者与专家在很多方面的看法是相近的,但最终的评选结果,还是出现了价值取向上的某些歧异。为了使“世纪文学60家”的评选与编选,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专家和读者两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协商,我们决定综合以上两个评选结果,以各占50%的权重,得出了“世纪文学60家”的最终排名表(见下页评选结果)。 “世纪文学60家”书系入选作家,均以“精选集”的方式收入其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之外,我们还约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研究性序言,编制了作家的创作要目,其意都在于为读者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创作上的特点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必要的导读和更多的资讯。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凝聚了数十位 专家的心血,寄托着数以万计的热爱中国现当代文学读者的殷切希望。我们期望她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淘洗,像那些支持这项事业的朋友们所祝愿的那样:“世纪文学60家”将作为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经典,高等学校文科学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为世人所瞩目。
  • 贾平凹谈人生

    作者:贾平凹,走走

    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作为中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该书以对话访谈的形式,全面回顾了贾平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对人生的感悟,对事业的追求,对成功的喜悦,对失败的总结……谈到苦难的农村生活、他反对的“食不厌精”饮食观念、最拿手的测字、他认为如同公厕般的足球、他至爱的收藏,当然还有他的爱情……他的故事与他的成就交织在一起,我们将看到文豪之所以为文豪的原因。
  • 杂色

    作者:王蒙

    《杂色 秋之雾》选录了王蒙先生的《杂色》和《秋之雾》这两篇中篇小说。其中《杂色》却又是道道地地的国货,是一篇既幽默又深沉的相声。相声也是可以写出精品的。《杂色》是相声的精品。王蒙把相声引进了文学,这是王蒙的一大功绩。这篇小说中处处是引人入胜的包袱,一经甩掉,每每令人发笑。而《秋之雾》写的是中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叶夏莽应邀到故乡桃花镇听民间文艺抢救组织安排的桃花调演唱,勾起儿时的回忆的故事,主题有些沉重。这两篇文章反映了王蒙先生的的不同写作风格,很值得一读!
  • 辉煌的波马

    作者:张承志

    本书作者张承志,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等,中短篇小说集有《老桥》、《张承志集》等,文集《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张承志文集》等。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张承志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十余篇,包括其成名作《黑骏马》,史诗般的作品《北方的河》,还收入了获北京文学奖的《春天》等优秀短篇小说。
  • 你好,新疆

    作者:王蒙

    《你好,新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出版的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新书,王蒙先生这样写到:“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新疆是我的人生的纪念,新疆是我的快乐与坚毅的源泉。永忆新疆,何悲白发,宽宏天地,情满神州……”言语间,充满了他对新疆这片土地以及人民的深深眷恋。  享誉世界文坛的大作家王蒙先生,在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精心创作、精心描写的新疆各民族人民生活题材的作品中,反映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一部分,为新疆各族人民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粮。尤其是维吾尔族人民从王蒙先生的作品中,看到了自己可亲、可爱、真实、美好的艺术形象。《你好,新疆》是其中的一本,读者可以从生动的艺术作品中,反观到了自己的映象,得到了相当全面、可靠与真切的评说,新疆人民像喜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戴我们的作家王蒙,敬重王蒙,深情地拥抱王蒙先生,把他看作亲密的朋友。
  • 活法

    作者:贾平凹

    《活法》内容简介:贾平凹是中国文坛上最具实力,最见风格,最为多产的作家。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步入文坛至今,他笔耕不辍,力作连连。前不久他获得了第七届矛盾文学奖,使其文学创作达到了另一个巅峰。贾平凹的散文阅读感觉细致且灵敏。其潜在着的民间文化特色,以及蕴含着哲理和禅思,是其散文创作最强烈的艺术特色。 当今文坛,岂可不读贾平凹?
  • 寂静的声音

    作者:格非

    本书收录格非的长篇小说《敌人》和《边缘》。
  • 正如你所看到的

    作者:翟永明

    作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翟永明的笔触细腻,清丽而又充满张力与质感。这本最新的作品集收录其近年来的作品三十余篇,分别抒写了作者对自身文学创作的深度思考,对现代建筑艺术及先锋艺术的亲身体验与感悟。清雅的句子背后透射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切关怀和深深热爱之情。书中还收有诗作二十余首,精美的图片多幅,均为作者的得意之作,使本书在文字的阅读之外又融入了更多的视觉享受。
  •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选

    作者:洪子诚 主编

    本书是为配合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而编选的作品选,初版于2002年。这次修订,整体篇幅做了压缩,篇目也做了若干调整。另外,在编排上,也改为以体裁为划分依据,以方便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处理。 本书选人的作品,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迄于90年代末。由于篇幅的限制,以短诗、散文、短篇小说为主,也适当选入一些中篇小说和戏剧作品。许多重要的中、长篇小说和戏剧作品无法容纳,采用“存目”的方式在目录中做了提示。 另一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作品有的选自发表刊物,有的选自作品集。当代作家对其作品常有改动,而当年在语词、标点的使用上也存在与当前的“规范”不相符合之处。本作品选均以篇末标示的入选文本为准,一律不做改动。
  • 中国作家梦

    作者:马原

    《中国作家梦》回顾20世纪80年代,那一直是人们怀恋的文学黄金时代。那个时代的中国,文学期刊的发行量动辄数十万、数百万;还有为革新文学风格、方法、思维而作出贡献的翻译家,更有那些伯乐一样的批评家和一大批文学期刊的编辑们、出版家,共同构成了庞大杂多的声部,气势恢弘、震撼人心、值得怀念。90年代初,马原带着只有一个摄像师的摄制组,行程两万多公里,历时两年,采访了120多位文学家,拍摄成4千多分钟的素材带,剪辑成720分钟,分为24集的电视节目。这部电视专题片名为“中国作家梦”或“许多种声音”——但它今天还静静地存放在马原的家里,因为90年代初,“文学正逐渐从我们的生活忠潮汐般退去”。华东师大出版社重新出版这部对话集,这部汇聚了80年代大部分重要作家的对话集,是中国文学的断代史。因为已成历史,所以多了一重深厚的价值——拂开文学的尘封,致敬文学的梦想。
  • 白夜谭

    作者:翟永明

    《白夜谭》,诗人翟永明的最新散文随笔集。这是她众多诗集之外的第四本散文随笔。 如果,你想晓得1998年的一个上午,她那许久才迸发一次的商业灵感,是如何指引她把玉林西路一个待租的服装店变成了白夜酒吧;如果,你想知道白夜那幅著名的眼神忧郁的舞蹈家画像的来历;如果,你想了解一下一位诗人如何在经营和艺术之间艰苦地寻找平衡;如果,你有兴趣围观一下来自天南地北的艺术家们;如果,你在读过他们的诗歌和小说后,还想打望一下那些或痴,或颠,或严肃,或可爱,或好玩的成都诗人作家们。 建议你读读《白夜谭》。 翟姐有一台索尼2000的摄像机,她一直遗憾自己没能真正拍下记录白夜重要事情的纪录片。其实,如果把《白夜谭》想象成一部章回体的纪录片呢?第一章:人和事;第二章:诗和酒;第三章:对话。有趣的是,在阅读的时候,眼睛完成了它自己在文字和影像之间的自由转换。其实,这得益于作者的叙述才能。 所谓文学,也可以把它拆解成两个部分来看,一部分是文字创造的,发生在纸上;一部分是生活的,发生在地上。而《白夜谭》则是在纸上叙述了发生在地上的那一个部分。或许,这就是有人把《白夜谭》定义为成都另类文学史的原因。 在书里,我尤其喜欢那些章节,写她们和城管﹑派出所的周旋,写马松﹑何小竹﹑李亚伟﹑石光华﹑洁尘﹑阿来﹑朱安排的事情,用一些俗套的形容词来形容,那就是:妙趣横生,幽默诙谐,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今年的成都冬天不算很糟糕,经常能有太阳来眷顾。坐在阳光下的茶馆里,或者在饭后的餐桌旁,慢慢地翻着《白夜谭》,是挺惬意的一件事情。(阿潘/文)
  • 钱钟书文集

    作者:钱钟书

    包括《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槐聚诗存》《人鬼兽》《围城》《管锥编》《七缀集》
  • 白狗秋千架

    作者:莫言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以来所发表的短篇小说汇编之一,收入他从1981年至1989年创作发表的短篇作品三十篇。这些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样,如同从肥沃而复杂的中国土地上自然生长出的丰富多彩的朵朵奇葩,既有荒诞离奇却又逼真入神、不乏黑色幽默的传奇述说,也有对乡村纯朴人情的感人描摹,更有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挖掘。
  • 芒克的诗

    作者:芒克

    《芒克的诗》内容为:按照艾兹拉·庞德的说法,一个人如果要成为诗人,他首先应该做的事就是:在十六岁以前把所有可能读到的好诗读完,以培养开阔的视野、良好的趣味和正确的判断力。这在庞德很大程度上是经验之谈,可是对大多数中国诗人,尤其是1949年前后出生的一代诗人来说,却不啻是一种讽刺。确实,当芒克开始写诗时,他的头脑中甚至说不上有什么完整的“好诗”概念。此前他的全部文学阅历加起来不超过一打人的有限作品,其中值得一提的除了同学们私下所谓的三本“必读书”——《欧根·奥涅金》、《当代英雄》、《红楼梦》——以及其它一些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歌译作外,就是戴望舒译的《洛尔迦诗抄》和不多的几本泰戈尔的小诗集了。当然,这份短短的书目后面还应该再加上几本“供内部批判用”的“黄皮书”,如《麦田里的守望者》、《娘子谷及其它》等,那是70年代初他作为“高知”子弟在一个小圈子里所能享受到的唯一特权。但即使如此,情况也好不了多少。用今天的眼光看,这点阅历充其量刚够为满足一个文学青年的虚荣心提供助兴的谈资而已;然而在当时,却成了一个诗人赖以成长的主要“营养基”。 《芒克的诗》为蓝星诗库之一。
  • 我的灵魂

    作者:黄灿然

    《我的灵魂》收录了黄灿然从1987年到2007年二十年间创作的作品精华。可能和他长期从事诗歌的翻译有关,黄灿然的诗写巧妙地运化、融化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他的诗朴素,仿佛和内心的自己对话;他的描叙从容淡定,独立而稳健,保持着某种虔敬无为的姿态。黄灿然似乎很在意从生活经验和记忆中去挖掘,他以生活中具体可感的细节来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他努力地使诗鲜活,保存着纯真与淳朴,继而对人生对生命开始严肃的沉思。
  • 问题与方法

    作者:洪子诚

      本书以五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社会思潮的变迁轨迹为考察对象,从当代文学的体制、生产、资源等观察角度,关注当代作家生存和文学生长的环境;并从学科的生成和建构等问题出发,把当代文学纳入相关的研究序列中加以探讨,通过对海内外卓有影响的文学史家研究状况的考察,提供了自己的思索和见解。本书既有书斋专著严谨而厚实的特点,又保留了课堂即兴发挥的轻松氛围和鲜活的口语风格,不失为一种富有变革与创新意义的著述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