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研究

  • 道路通向城市

    作者:苏力

    “所有的道路都通向城市”,作者以凡尔哈伦的这句诗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隐喻,同时也作为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背景和基本制约。 以开放的学术视野,融和了多学科的知识,作者从制度的角度切人,集中讨论了处于空前的社会变革时期的当代中国的一些法律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其制度化、习惯在立法中的地位、最高法院在宪政结构中的位置、法官遴选以及其他一系列司法改革的问题;作者试图通过细致的理论论述和实证分析水到渠成地展示并凸现这一法治实践中独特的中国问题,例如大国法治、建国法治、转型法治以及这些问题中隐含的诸多两难。本书可以说集中展示了作者对当代转型中国社会中法治实践的独特分析思路和看法。 本书的基本关注是理论的,但其附着的问题是具体的;它追求对当代中国法治实践问题的社会科学解说和经验研究,追求——种对规范性法学研究的补充。
  • 中国政治思想史

    作者:萧公权

    一、本书采政治学之观点,用历史之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二千五百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以供各大学政治系学生参考之用;其西周以前之一段,因文献寡征,暂授孔子阙疑之例,不立专编叙述,只于孔孟诸章中随时附件。  二、本书体例以时代为经,以思想派别为纬,其取材以前人著作之具有理论价值者为主。影响较大之政论酌量述及,专对一时一地实际问题之政论则一概从略。  三、本书家思想,力守客观之态度。偶有论评,赤意在辩明其历史上之地位,非敢任意仰扬,臆断得失。  四、本书第五编,原稿沦陷,仍存其目,以明原委。  五、撰者学殖荒落,而本书属稿值搞战期中,参考图书又皮不便。匪特见闻未广,尤恐纰蓼滋多。事先不及就教高明,尚希不随时赐正。
  • C形包围

    作者:戴旭

    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ISBN:9787807417279,作者:戴旭 著
  • 隔壁的中国人

    作者:[日]内山完造

    本书是鲁迅先生最亲密的日本友人、在中国居住三十五年之久的内山完造先生所著,他以幽默生动的语言详细描述了他在上海期间的生活见闻。通过中国今昔的纵向对比和中日的横向对比,表达了对中国人长久以来生活智慧的敬佩,以及对中国人建设好新中国的无限信心。 戴季陶说日本把中国解剖了无数遍,那么他们是怎么解剖的呢?一个日本人便专门解剖给我们看了,他就是内山完造,他的手术刀,就是《隔壁的中国人》。                             ——著名旅日作家 萨苏 内山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分为“文章文化”和“生活文化”两方面,大部分日本专家对文献中没有记载、却实际存在的事实视而不见,他所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如实反映中国人真正的生活风景。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任 吉川竹二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作者: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为帮助各国读者了解中国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本书作了必要注释。该书还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各个时期的照片45幅,帮助读者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 薛涌看中国

    作者:薛涌

    薛涌最新力作,谈民生,说经济,论时政 公民的身份,对照的视角,寻常生活里绕不开的话题与思考 薛涌如是说—— ⊙我写文章都是一种草根的观点,核心的东西就是,一个拿到诺贝尔奖的人跟一个街头卖肉的老头都是一人一票,平等的,他们在公共领域有平等的发言权? ⊙我说过中国需要“美国学”,美国是跟中国现代化关系最大的国家,美国是最大的一个市场。 ⊙中国现在是一个民众觉醒的时代,公民权利觉醒的时代。 ⊙我对我批评的人:吴敬琏、茅于轼、江平,我也不想一棍子打死,我对他们抱一种希望。 ⊙中国应该集中精力营造“人重物轻”的市场环境,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我多少年来一直呼吁:中国人的生活不应该克隆美国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厂家也不应该总盯着开发美国式的产品。 ⊙美国的白领和精英阶层有“自行车复兴”的趋势,社会文化习性为低碳生活、热衷运动、偏好步行和公交。而中国的大城市,其实还是制造业的核心,即使是白领阶层,其习尚也是蓝领的习尚,比如工作之余不好动,喜欢机动车等等。
  • 发现另一个中国

    作者:王学泰

    这本书是作者这几年来零散随笔的一个选集,编辑成三个部分: 庙堂:皇权游戏中的知识分子:这一编说的大致上就是皇帝(皇权)与文士的关系。在皇权阴影下,中国知识分子的某些智慧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实,早期的儒家讲“汤武革命”,讲“受命放杀”,甚至幻想老百姓的意愿可以与天命统一起来,这是董仲舒、程朱等人所不敢想的。然而预防和限制皇权的机制终究没有发展起来,随着治统和道统的合而为一,中国传统政治更陷入了一片绝望,直到清末民初,才露出一条缝的希望。清代儒生,每下愈况,再无往昔气象,如人们所说“理学家好色,汉学家好货”。 江湖:隐性社会的生存、奋斗与理想:这一编可以看作是《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的补充。游民想成为韦小宝,娇妻成群、富贵不尽,还有做皇帝一般的尊严,那是向往;挣扎于江湖,辗转于沟壑,这才是现实;当然也有揭竿而起的,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其主心骨大多是游民。 民命:有一个贱视民命的传统:珍爱生命是现代社会的主题,可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民命贱于蝼蚁。儒家讲“仁”,讲“温良恭俭让”,有爱惜生命的理论;然而人们经历的却多是暴政与酷刑。暴政与酷刑培育了暴民,形成了暴力的接力和历史的轮回。于是才有了一治一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走出这个怪圈,我们还要在文化与制度上作许多思考。
  • 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

    作者:约翰·范德沃特

    《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内容介绍:年轻、有激情、雄心勃勃——这就是荷兰建筑师约翰范德沃特2004年在快速现代化的中国事业起步时的样子。作为NEXT建筑事务所的台伙人,他想要把NEXT国际化的理念在中国付诸于实践。 接下来的时光相当地忙碌,上百万平米的设计成果在中国的土地上成为现实。约翰的西方思维架构在中国的背景下需要被不断地重新审视,他遇到大部分的限制和状况都是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关系的不同所导致的:不理解对抗、误解、接受、认识、形成共识,最终达到互惠互利。 约翰·范德沃特编著的《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是作者个人的、心平气和的,偶尔还带有幽默感的对真正建筑的热衷的真实记录,也阐释了一个问题:西方的设计如何才能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比如中国,做到持久耐用?
  • 中国人德行

    作者:Arthur.H.Smith

    中国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究竟是怎样的?虽然我们不必以他人的模式来改造自己,却也通过他人来审视自己、改进自己。这是一部100多年前,由旅居中国20多年的美国人所撰写书,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表现出对它越来越强烈的兴趣,为什么?一方面说明了“偏不肯研究自己”的中国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教训,逐步觉出了认识自己的极端重要性,渐渐地肯于研究自己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书里面所批评的中国人的种种毛病并没有得到根治,有些甚至愈加严重了。究竟作者是怎么说的,我们身上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毛病,就请在书中一窥究竟吧!
  • 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Yasheng Huang

    This book presents a story of two Chinas - an entrepreneurial rural China and a state-controlled urban China. In the 1980s, rural China gained the upper hand, and the result was rapid as well as broad-based growth. In the 1990s, urban China triumphed. In the 1990s, the Chinese state reversed many of its productive rural experiments, with long-lasting damage to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 weak financial sector, income disparity, rising illiteracy, productivity slowdowns, and reduced personal income growth are the product of the 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1990s and beyond. While GDP grew quickly in both decades, the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growth differed substantially. The book uses the emerging Indian miracle to debunk the widespread notion that democracy is automatically anti-growth. The single biggest obstacle to sustainable growth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in China today is its poor political governance. As the country marks its 30th anniversary of reforms in 2008, China faces some of its toughest economic challenges and substantial vulnerabilities that require fundamental institutional reforms.
  •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作者:王学泰

    江湖是游民生活的空间,也是干犯法纪、为非作歹的渊薮。凡是敢于与主流社会对抗的秘密组织成员、打家劫舍的绿林豪强、闯荡江湖的各类人士,乃至称霸一方、为人所惧的痞棍,都会被畏惧者恭送一顶“好汉”的帽子。逼上梁山是“造反有理”的过程与归宿。不义之财,取之何碍,是游民劫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总的说来,它仍是“强盗逻辑”。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作用,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 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

    作者:吴飞

    吴飞教授研究兴趣广泛,但他关心的焦点问题一直是中国文明的现代处境。《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收入了作者近年来陆续写出的十一篇文化随笔。在目前复兴国学的各种声音极其嘈杂的状况下,吴飞教授既反对盲目的复古主义,也反对对传统思想的全面否定。他主张:在认同现代世界的基本价值的前提下,以古代文明的资源来平衡现代性的各种问题,从而使现代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这既是西方现代性的经验,也应该是现代中国文化的未来。
  • 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

    作者:单世联

    单世联编著的《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共分上中下三篇二十三章,字数近百万。全书主要围绕文化、政治等领域对近现代以来中德两国的国家、民族发展历程及中国对德国思想文化、政治理论的借鉴与融合等问题进行了严肃而深入的回顾、思考与探讨。在回顾19、20世纪德意志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和成就的同时,更为真实、全面地展示?近现代中国在国家、民族发展道路上的曲折探索和艰辛付出。
  • 乡村建设理论

    作者:梁漱溟

    《乡村建设理论》由甲部认识问题和乙部解决问题构成。甲部,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以文化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性质的,是乡村建设理论的依据和乡村教育思想的基础;乙部,主要阐述乡村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手段,通过社会组织的重建和现代科学生产及生活知识的灌输,来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复苏与振兴,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真正以民为主的现代国家并由农业引渡到工业化。
  • 蚁族Ⅱ

    作者:廉思

    2009年,《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问世,“蚁族”这个庞大的城市沉默群体,作为中国社会中的一极,正式登上中国的话语舞台。时隔一年后,廉思及其团队再度推出《蚁族Ⅱ——谁的时代》。在书中,与“蚁族”或多或少有着关系的人们相遇,他们中有城二代和村二代,有坚守阵地者和四处漂泊者,有外企白领和私企小工,有花甲教授和九零后学生。他们对话、写信、反思、回望,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展开思考,对当今的大时代进行探讨。同时,团队课题组继续深入聚居村,将调研范围延伸至全国,出炉了有史以来第一部“蚁族”全国调查报告——2010中国“蚁族”生存报告。时代高唱着进行曲,将一些人献给他们的观众,将另一些人推往幕后。政府、媒体、公众;政治、经济、文化,都充当着舞台调度。多少事物崛起,多少事物消失。但梦想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时间而褪色,反而会历久弥珍。 有一种奋斗叫“蚁族” 有一种坚韧叫“蚁族” 有一种精神叫“蚁族” 让我们透过本书的文字和图片,去感受这个时代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与沉重……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以“成功”衡量一切的社会,甚至连衡量的标准也被简化为笼统的物质符号。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读者能看到另外一种精彩的人生。我们的英雄不该只有马云、丁磊、李宇春,我们不该只用金钱、权力和名望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在我们的世界里,还可能有另外一种人生、另外一种选择。就像本书中这些人物,经历艰难世事却不沮丧、不绝望,依然奋斗乐观、追求梦想。他们的自信和坚毅,是一代青年的核心价值;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 通三统

    作者:甘阳

    本书体现了作者近年的主要关切即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明自主性问题,认为唯有自觉地立足于中国历史文明的连续统中,方有可能在全球化时代挺拔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为此,本书上篇提出了“新时代的通三统”问题,强调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邓小平的传统,是同一个中国历史文明连续统;中篇则提出,全球化加速带来的所谓“空间化”和“当代性”导致文明空洞化和庸俗化的危险,对此必须自觉地拉长时间和历史的长度来强化文明的厚度和深度;下篇论述了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通识教育主张,认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成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即中国文明主体性意识。
  • 山海经

    作者:郭璞 注,毕沅 校

  • 历史的崇高形象

    作者:[美]王斑

    作者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系教授。《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是其学术代表作。该书以“崇高”为切入点,沿中西比较路径,游刃于美学、哲学、文学、历史各“学”之间,探讨了中国二十世纪赖以塑造个人形象的种种美学手段,描述了美学与政治的纠葛,分析了关于崇高的丰盈的中国美学。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是一套汇集海外顶尖学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代表作的学术丛书,本书则是斯坦福大学东亚系教授王斑最重要学术著作。王斑认为,美学和政治的纠葛,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看,存在积极、消极的两方面。他并非崇高美学的热衷者,可他已领会过足够多的“崇高”感,回忆起来时常会感到尴尬,对于这种心理转变的勇敢追问,在《历史的崇高形象》中显得尤为可贵。书中还涉及了广泛的话题,如《红楼梦》、毛泽东诗词、弗洛伊德、张爱玲、思想解放等等,王斑都以优美雅致的文笔对其加以条理清晰的论述,令人耳目一新。
  • 颓废与沉默

    作者:徐贲

    犬儒原指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绝对的个人精神自由,轻视一切社会虚套、习俗和文化规范,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当时人讥为穷犬,故称。后亦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面对中国现阶段知识分子的犬儒心态、社会的犬儒主义状态,作者透视犬儒文化,对犬儒主义进行分析辩解,针对中国的信仰危机、社会颓废、人类价值、教育分歧、公共说理等,针砭时弊,鼓励人们思考和反思,共同寻求解救之道。